擅於斷案的包拯有寫過什麼詩詞作品 包拯二三事

包拯詩詞

包拯,後世稱之為包青天,只因他在做官時剛正不阿,清廉為民的事蹟而被當時和後世所稱頌。他出生於官僚家族,做官時不貪污腐敗,也不避親屬,在他心中只有法這個字,民間也有信仰,説包公在陰間也是審判官。關於包拯自己寫過的詩詞並不多,但是後世人為包拯寫過的詩詞卻不在少數。

包拯劇照

包拯在世時寫過一首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先哲有遺訓,毋貽來者羞。”

整首詩的意思大概是説:清心是治理自己的根治所在,正直不阿是為人處世的要訣。弱小筆直的樹幹以後一定長成國家的棟樑,千錘百煉的鋼鐵一定不能做成彎鈎。倉庫裏要是堆滿了糧食,老鼠和麻雀一定會喜歡,田裏要是一根草也不生長,兔子和狐狸也會憂愁自己沒有糧食吃。

史書上會記載着古人很多名言詩詞,做官的話就要做好官,千萬不要留下不好的方面,被世人唾棄。這也是包拯為官的座右銘。他寫的這首詩不僅勸告為官之人要清廉,也勉勵自己要做一個名垂千古的好官。顯然,看後世對包拯的稱讚就足以證明包拯做到了。

宋朝有一首無名氏寫的詩詞,他讚頌包拯一生光明磊落,剛正不阿,心中只有百姓和國家。盡心盡心,從來沒有向任何勢力低頭。這樣的盛名值得永存歷史,永遠也不會消失。

包拯二三事

包拯為人公正廉潔、鐵面無私、做事果斷,敢於為百姓們打抱不平,因此有“包青天”或者是“包公”的稱號。後來人們又將他奉為神明來進行膜拜,由於民間傳他是黑麪的形象,因此也稱他為“包黑炭”。在文言文《包拯二三事》中,主要寫了關於包拯為人處事方面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具體的內容。

包拯畫像

文章首先是講了包拯所做的的官職。包拯活到六十三歲,在他的一生中,先後做過很多的官職,比如像知縣、知州、轉運使、知諫院等等,曾經還出使過契丹。在端州做郡事的那幾年,就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為人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讚賞,所以在京師等地就不用説了。包拯的“清心直通”是他做官的宗旨,他用這個要求別人,當然更多是要求自己。

之後又講了包拯為官清廉的小故事。包拯對待犯法的人,即使是自己的舅舅也不例外。包拯在故鄉當知府,他的舅舅犯了法,他一點都沒有講私情,按照法令秉公處理。曾經擔任荊州南路,發現轉運使王逵對百姓特別刻薄,又殘害了很對百姓,於是包拯通過連上七次書終於讓王逵免去了職務。

最後是講包拯生活簡樸的故事。包拯在當官之後,雖然身份比較尊貴,但是他所穿的衣服,所用的器具都跟老百姓一樣。對於那些貪圖利益,不顧百姓死活的官員他是最看不慣的。

包拯的品質

包拯的品質不用多説想必世人也是知道的。他的品質可以用范仲淹的一句話來概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忠君愛國,以人為本,剛直不阿,清廉不屈,以身作責,不怕權勢的威脅。真是這些優秀的品質才讓後世之熱所緬懷。他從來不會阿諛奉承,拍上級的馬屁,也不會動用小心思騙取上級的的歡心,更不會為了一己利益而騙取百姓的金錢。對於這樣貪贓枉法的官吏,他主張要罷掉他的官,革掉他的職,讓他永遠遠離朝廷。

包拯畫像

包拯的忠君愛國體現在他向皇上呈上的奏摺裏,裏面的每一句話都承載着包拯想把國家治理好的願望,比如願陛下遵而行之等句子。他為國家社稷着想的心思融在每一個奏摺裏,想必皇上也能夠明鑑。在包拯的心中除了國家,還有百姓,用現在的話説就是為人民服務。沒錯,包拯正是將這句話付諸行動的實踐者,所謂從理論到實踐,正是這個道理。北宋中期,政治腐敗嚴重,官吏貪污的時間屢見不鮮。老百姓被官吏壓迫得生活不能自持。包拯把這個問題看在眼裏,於是直接上奏皇上,請求薄賦税,改鹽法等。他對人民的疾苦表示深深的同情。至少他在自己的崗位上已經做到盡力而為了。

有着剛直不阿品質的他不害怕權貴。他寫過一首詩:“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幹終成棟,精鋼不作鈎。倉充鼠雀喜,草盡兔狐愁。先哲有遺訓,毋貽來者羞。”大致的意思也就是做官的話就要做好官,千萬不要留下不好的方面,被世人唾棄。這也是伴隨包拯一生的座右銘。


包拯的父親

包令儀是包拯的父親,字肅之,是北宋時期廬州人,也就是今天安徽合肥人,包令儀小時候認真刻苦,飽讀詩書,並在24歲的時候考中進。

包拯的父親包令儀

在宋真宗年間,擔任福建惠安縣的知縣,後來擔任過朝廷的虞部員外郎,掌管鐵、茶、鹽的生產,曾經還在陪都南京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當過留守。在天聖八年的時候去世,朝廷追封他為刑部侍郎的職位。

包令儀的父親包士通是農民,平常的生活就是耕耕地什麼的,曾經在私塾裏當過一段時間老師,他的母親也是世代務農。包令儀曾經更隨丈夫在私塾裏學習過一段時間,之後包令儀考中進士後,就留在京城,在京城中任職。

包令儀曾經被朝廷派到福建惠安擔任知縣,幹了三年後,又被朝廷召回京城,被授予朝散大夫,行尚書,南京,留守等職,晚年的時候在合肥城內居住,包令儀死後朝廷追封他為刑部尚書,以表示他在為官的時候對朝廷做出的突出貢獻。

近年來安徽合肥發現了一塊包拯父親的神道牌,碑上有刻着篆書“宋故贈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顯而易見,這是包拯留下來的的珍貴的遺物,是他儘自己的孝道的體現。

包拯在年少的時候,拼命唸書,學習知識,包拯曾因為要侍奉年邁的父母拒絕做官,因為自己的父母想念的緣故,包拯知道雙親離開人世,自己的守喪期滿才離開故鄉,朝廷做官。這樣的盡孝道,被家鄉的人稱讚,被傳為佳話,影響着故鄉的父老鄉親們。

包拯家訓

包拯一生清廉,他嚴於律己,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他希望自己能為百姓幫忙,為百姓做實事。包拯對自己的家人,後代要求也很嚴格,這篇家訓向我們揭示了包拯的廉潔品質。

包拯家訓

包拯在家訓中告誡自己的後人,我的後代啊,我希望你們做到我説的話,你們要是不選擇從官那我管不着,要是你們有人在當官的時候因為貪污,或者因為失信於百姓遭到撤職的,在告老還鄉的時候,都不能選擇這裏。

應為我包家的土地上容不下你們這樣的不忠誠之人,你們死後,也請麻煩你們自身自滅,千萬不要讓自己的子孫把你們葬在祖墳上。要是有不聽從我的話的人,那麼請你自動和我撇清關係,因為我們的緣分已盡。

家訓的原文一共三十七個字,在之後包拯又補了一些,希望我的兒子包珙把這段話刻在石碑上,然後立在我們家屋子東面的牆壁上,我要讓我的後代全都看到我説的,我希望他們能像我一樣,做百姓的好幫手,而不是隻貪圖自己享樂,要始終記住,當官的只有把百姓服侍的很好,才是最值得驕傲的。

從家訓中我們可以看出包拯態度的堅定,從他對後代的期望中,我們知道,他想要將這股廉政之風一直持續下去,並做到影響深遠,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喚醒那些沉睡在自身享樂官員,讓他們回憶起自己最出選擇走上做官這條路的目的,回憶起他們當時純淨的心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943 字。

轉載請註明: 擅於斷案的包拯有寫過什麼詩詞作品 包拯二三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