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戰國七雄,是戰國時期七個最強大的諸侯國的統稱,經過春秋時期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趙國、魏國、韓國躋身強國之列,又有田氏代齊,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別是:秦國、楚國、齊國、燕國、趙國、魏國、韓國。在戰國七雄中,雖然是秦國笑到了最後,由秦始皇來一統天下,建立秦朝。
但是,在戰國的數百年時間中,秦國並非一直強大。特別是在戰國初期,魏國可謂牢牢壓制了秦國,並奪取了秦國的河西之地。在戰國初期率先崛起之後,魏國南征北戰,實現了疆域上的明顯擴大。那麼。問題來了,魏國全盛時期的地盤,到底有多大?對此,在筆者看來,魏國巔峯時期的疆域,在戰國七雄中僅次於同時期的楚國。
一
三家分晉時,趙氏獲利最多,魏氏、韓氏得到的要少一些。趙氏得到了晉國北部的大片土地,並向東越過太行山,佔有邯鄲、中牟。魏氏與韓氏籠罩在趙氏的南邊,魏氏偏西,韓氏偏東。但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正是因為三家分晉後的壓力,促使魏文侯率先推行了“李悝變法”。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
這些人才在魏國獲得了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也為魏國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三家分晉之初,魏國的疆域主要在今山西省、河南省一帶,疆域面積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自魏文侯開始,魏國在疆域上不斷增長。一方面,吳起在河西之戰中重創秦國,陸續佔領了臨晉、王城、元裏、洛陰、合陽、陰晉等城。由此,這意味着魏國的地盤擴張到今陝西省一帶,也即河西之地。
二
另一方面,在中原戰場,魏國也是不斷獲勝。在戰國中期,魏國從安邑遷都大梁。值得注意的是,大梁原本不是魏國的疆域,是魏國在和鄭國、楚國的較量中奪取的地盤。公元前391年,魏武侯號召韓國、趙國,即位以來第一次結成三晉同盟,三晉聯軍大敗楚軍於大梁、榆關。
在此基礎上,魏趙韓三家攻取楚國的重鎮大梁,輕取襄陵,並順勢對楚國在中原之地的勢力進行清除。原本在春秋時期,楚國已經將勢力擴大到今河南省一帶了。但是,經過三晉的重創,楚國在一段時間內退出了中原地區。在此基礎上,魏國得以獲得了今河南省一帶的大部分疆域。除了對楚國用兵,魏國還攻佔了原本屬於齊國、趙國的疆域。
三
魏文侯三十八年,魏國在西邊重創秦國之後,調集大軍消滅了中山國。中山國位於今河北省一帶,處在齊國、燕國、趙國等諸侯國的包圍之下。魏國在消滅中山國的時候,還順勢奪取了趙國的部分疆域,也即魏國的地盤,成功擴張到今河北省一帶。比如西門豹治理的鄴城,就位於今河北省臨漳縣一帶。
到了魏文侯四十二年,趙、魏、韓聯軍大舉進攻齊國,一直攻到了齊國的長城,田和被迫割地求和。趙、魏、韓在與齊國的戰爭中,獲得了大片的土地。其中,就魏國來説,將山東省冠縣等地納入到自己的疆域中了。由此,在戰國初期,在和趙國、齊國、楚國等諸侯國的較量中,魏國都獲得了不少好處,尤其是擴大自己在東邊的疆域。基於此,魏國全盛時期的疆域,在魏武侯在位時形成了。
四
最後,魏武侯是魏國第二位君主,他在位期間,魏國繼續攻打秦國、齊國,鞏固了魏國在東西兩側的疆域。比如在田氏代齊的過程中,魏武侯聯合魯國、燕國、衞國討伐齊國,其中,魏國伐齊至博陵。綜上,魏國巔峯時期的疆域,橫跨今陝西、山西、河南、河北、山東這五省之地。當然,魏國的地盤實際上是包含了這五個省的部分地區,比如在今山西省一帶,魏國、韓國、趙國都有部分疆域。但是,即便如此,魏國的疆域,在當時也是十分遼闊了,在戰國初期,齊國主要被壓制在今山東省,秦國則是在今甘肅、陝西一帶,趙國還沒有進入到胡服騎射後的崛起階段。
因此,在戰國七雄中,魏國因為地盤橫跨五省之地,所以在疆域面積上僅次於同時期的楚國。因為春秋時期積累的實力,楚國的疆域在戰國七雄中,一直是數一數二的存在。不過,對於魏國來説,巔峯時期的地盤,僅僅維持在戰國初期,等到魏文侯、魏武侯去世後,即位的魏惠王沒能守住這麼龐大的疆域,先是丟掉了河西之地,然後又在桂陵之戰、馬陵之戰中輸給了齊國,所以,在戰國中後期,魏國的疆域基本上集中在今山西、河南一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