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推薦一本勞動經濟學教科書:博哈斯(George Borjas)的《勞動經濟學》。這本書講解較清楚,也有適量的的實例,有一點經濟學基礎的人閲讀起來並不難。
然後簡單説説勞動經濟學會怎樣解釋這個現象。工資的決定因素並不單一,有如下幾種主要的因素:
崗位要求的技能水平:這一點在做實證研究時,常用習得崗位所需技能所花費的的平均時間來代理。儘管人與人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每種職業也並非完全隨機地從全體勞動力和準勞動力中選擇勞動者,但為了消除這些偏誤要消耗的成本巨大,且伴隨新的偏誤源。故我們在解釋題主所言“低職高薪”現象時,不妨也使用習得耗時來衡量技能水平。
下面來考慮三種職業:公司前台、廚師和精算師。在北京,薪資排序目前是公司前台<廚師<精算師。我們分別來考察這三種職業所需要的技能:
公司前台:與人溝通的能力、對公司內各部門職責的熟悉等。前一種屬於一般技能(general skill),後一種屬於專有技能(firm-specific skill)。前一種技能的習得耗時難以衡量,後一種技能的習得耗時一般在兩週到六週之間。另外,北京此類職位的學歷要求貌似為大專或更高,這樣一來,我們暫且認為它要求的技能水平是“六年”,即三年高中 + 三年大專。
廚師:基本的烹調技能、對本飯店菜品各類標準的熟悉與操作。同樣地,前一種屬於一般技能(general skill),後一種屬於專有技能(firm-specific skill)。我印象中,初中畢業生進入廚師學校學成畢業,經過飯店學徒期後正式成為廚師大概是要四、五年。再次暫且把廚師技能的水平估計為“四年”。
精算師:一般技能包括一定水平的概率統計知識、金融知識和財務知識等,專有技能則與公司使用的風險計量模型等相關(如果有)。典型的精算師具有碩士或以上學歷,並且持有準精算師或以上的資格認證(儘管精算師考試持有學士學位即可報考)。以初中畢業為限,掌握成為精算師所需的一般技能的時間常常超過十年。
根據上面的分析,不難理解為何精算師薪資要高於前兩者:僅看技能水平這一因素,精算師職位需要的技能水平要遠高於公司前台和廚師。但是僅考慮技能水平難以解釋北京廚師平均薪資高於公司前台的現象。下面引入的“補償性工資(compensated wage)”概念有助於解釋之。
補償性工資:若某職位給勞動者帶來負效用,若其支付的工資水平不高於對技能需求類似,但給勞動者帶來更小負效用的職位,則滿足要求的勞動者不會優先考慮前者。因此,為了補償勞動者效用的損失以招到人,僱主所支付的高於相應技能水平“均衡工資”的一部分工資稱為補償工資。舉個實例:下礦井運煤相比去火車站扛行李,技能水平相似,但風險高得多,環境也更惡劣。因此下井運煤對勞動者造成的負效用比去火車站扛行李相應的負效用更高。假如煤老闆知道當地火車站的行李工平均月入 1200,那麼他可能需要開 1800 的工資才能請到足夠的人手為自己運煤。為每個工人多開的 600 塊錢工資就是下井運煤的“補償性工資”。
題主提到的王曉紅的解釋實質上使用的就是補償性工資的概念。公司前台一般坐在空調房裏,從事低強度勞動,該職位對其造成的負效用極小。廚師一般在悶熱且氣味特殊的廚房中,工作強度較大,一般來説工作條件惡劣,理應得到一定數額的補償性工資。另一個理應得到補償性工資的例子是卡車司機,理由不贅述。
以上兩點決定了勞動的“影子價格(shadow price)”(用得不一定準,但我難以想到更精確的詞)。價值規律愛好者也可稱之為勞動的“價值”。而我們看到的工資收入是勞動的“成交價格”,價值規律愛好者可以簡化稱為“價格”。有了影子價格,我們可以引入均衡分析了。不難想象,勞動的均衡價格在供需基本平衡的前提下離影子價格差得不遠。但具體到某個案例就不一定是這麼回事了。
北京的生活成本大家都有概念。廚師工作的影子價格難以覆蓋高昂的均衡租金並正常生活。這導致了對廚師技能的供給較低。但對該種技能的需求較大且較穩定,因此該技能的勞動力市場均衡對應的均衡工資反而要高於公司前台。
以上是基於初級勞動經濟學理論的分析。在此還需要補充幾點:
上述分析中所指的工資是“工資率”,一般的計量方式是時薪。打個比方,廚師每月平均工作 240 小時,白領平均每月工作 160 小時。設廚師的工資率是 30 元 / 小時,白領是 40 元 / 小時,換算成月薪就是廚師 7200 元 / 月,白領 6400 元 / 月。
上述分析所指的工資不僅包括貨幣工資,還包括非貨幣工資即“福利”。當然,我對廚師職業有哪些福利並無瞭解,恕難舉例比較。但社會上流行的説法是:白領職業享受的福利比藍領職業好得多。
上述分析有意省去了影子價格並不佔主因的職業。例如國內的醫師職業。這是一個技能要求極高的職業,也常面臨十幾個小時連續工作、長時間身處藥品異味環境等負面場景。我斗膽猜測,一位在直轄市或發達省會城市工作的主治醫師,其勞動的影子價格應為 3~4 萬元 / 月。但我聽到的數字與這個猜測差距較大。而我所估計的影子價格與擁有強力工會和腫大醫保體系的美國同等資質醫師的均衡工資也有不小的差距。這個問題我認為憑初級的勞動經濟學難以作出可信的解釋。
知乎用户,產業組織和行為經濟學
低職很難定義。有人認為比較累的,不體面的工作就是低職,但是這不代表這些工作不具有較強技術性,在勞動市場上高技術的工作自然工資高;有人認為低職是容易上手的,簡單的工作,比如餐廳服務員,投遞員,在勞動市場上這類工作供給交大,工資不太可能很高。有人説個別市場非常不體面,工作雖然容易,但是大部分人不願意做,那工資可能會較高。不同市場的低職高薪可能是不同原因導致的,所以還是要從供求角度逐個分析。
發達國家有這種現象,但是原因可能不同。長期看簡單的勞動可能被機器取代,很多不體面的工作藉由機器變得體面的很多。比如發達國家的保潔員和垃圾處理員可以保證工作的體面,很多昂貴的清潔,消毒設備投入使用,工人的效率提升明顯。從某種意義上來所,這些人只是操縱機器而已。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行業自治組織以及工會比較成熟,這些組織提高了工人 / 技術工人的福利。大量傳統的計量模型都指出工會對於工人工資顯著影響。你可以搜一下水管工的自治組織,他們不但有技術培訓,也會有代表為他們爭取政治政策上的利益。
最後學界認為近 30 年來公司變得扁平化,結構上傾向於精簡中間管理層,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白領”的工作可以被軟件替代。
我個人認為(單位時間)高工資就是高職(市場機制有效),傳統經濟學會研究價格決定,但是職位的高低在定量上有一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