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過去常用來餵豬,如今成上佳野菜,6、7元一斤,包餃子是一絕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健康

“尋菜于山野,求蔬於荒蕪。”

吃野菜,一直是我國普通老百姓千百年來日常飲食的一部分,不過吃野菜也隨着時代的不同,呈現出了不同的結果,最早的時候,是由於物質條件不夠豐富,需要靠野菜果腹充飢、補充體力,所以那個時候的野菜是救命菜。

到如今,隨着人們對營養和食材的研究愈發深入,發現很多野菜中所富含的物質能給人體帶來非常有益的影響,因此野菜也慢慢成了人們餐桌上的寵兒。

但野菜種類很多,不同地方的人也有着不同的喜好,以至於有些野菜在某些地區十分受喜愛,在某些地區卻成了餵豬草。

不拿去餵豬太可惜了。

在以前的農村裏,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會養一些家禽家畜,無論是雞、鴨,還是豬,養這些不是為了賣錢,而是為了過年過節能有肉吃,所以孩子們對於餵它們都很上心,每天放學寫完作業了之後,必然回去田邊或者荒地上割些野草回來,用於餵雞餵豬。

在田邊、荒地,有種野草特別多,它長得有些似萵苣,開着和菊花差不多的黃色花朵,莖折斷之後會流出白色乳汁來。每次農村娃們去割豬草的時候,就會成捆成捆的把它弄回去,然後餵給豬吃。

而這種野草就是“苦蕒菜”,在民間也叫做“野萵苣”、“苦麻菜”、“苦麻子”等,在當時,農民們偶爾會在春季採挖一點回來吃,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拿去餵豬了,用當時的話來説,“野外那麼多苦麻菜,吃也吃不完,不拿去餵豬太可惜了”。

2千年前就被食用的野菜。

説起這苦蕒菜,可是有着不短的食用歷史了,早在2千多年前的《詩經》當中,就記載苦蕒菜,其中寫到:“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這裏的荼苦指的就是苦蕒菜,而裏面的薺則是薺菜。

苦蕒菜不僅食用的歷史早,在古時的地位也不低。它雖然長得纖細,但一點都不嬌柔,對於生活環境一點都不挑剔,適應性很強,所以遍佈我國大江南北,在山坡林緣、灌叢、草地、田野路旁均能見到它的身影。

因此在古時的災荒年間,窮苦的老百姓們很容易在野外挖到它,用它來充飢,故而苦蕒菜在古人們心目中自然而然就成了重要的救荒野菜。

苦蕒菜的價值。

不管古時是救荒野菜,還是過去常被用來餵豬,有一點都不可否認,那就是苦蕒菜可以吃,但若僅僅是吃的話,還體現不出苦蕒菜的價值來。

苦蕒菜除了可以作為野菜食用之外,它本身還是民間常見的一種藥用植物,有着清熱解毒、去腐化膿、止血生肌的作用,這點讓苦蕒菜有了很好的食療養生的價值。

在以前的時候,夏天天氣炎熱,很多上了年紀的老農民,就會去田野邊挖一些苦蕒菜回來,焯個水,涼拌着吃,或者直接洗淨了,蘸醬吃,好吃下飯還解暑。

對苦蕒菜的開發。

現如今養豬已經專業化了,因此很少有人還會去割苦蕒菜來餵豬了,而如今隨着人們逐漸開始重視健康飲食,苦蕒菜也有了用武之地,在很多地區都被受到重視,成為了餐桌上的上佳野菜,甚至在北方部分地區,苦蕒菜還被當成特色蔬菜來種植,能賣到6、7元一斤呢。

苦蕒菜吃法很多,簡單點的就是洗淨直接蘸醬吃或者焯水涼拌着吃,不過這類吃法有一點問題,那就是苦蕒菜本身的味道比較苦,很多人吃不慣。另外就是做餡包餃子、包子吃,尤其是用苦蕒菜和豬肉一起爆出來的包子,那可是一絕,不僅中和豬肉的肉腥味,還讓包子苦蕒菜的特有清香味,相當的好吃。

苦蕒菜算是生長時間比較早的一種野菜,在每年的二三月就開始生長,它在農村野外也很常見,田邊、路邊、荒地、山腳附近都能挖到,若是喜歡吃野菜的朋友,可以挖一些苦蕒菜來嘗試一下哦。

各位朋友,你們吃過苦蕒菜嗎?你覺得它好吃嗎?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