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史上唯一的“孫皇帝”,亡國後改行做農民,寵妾兒女全被擄走

作為中國史上唯一的“孫皇帝”,石重貴是後晉高祖石敬瑭之侄,由於父親石敬儒死得早,所以自幼便被叔父收為養子,並深受溺愛。天福七年六月,石敬瑭駕崩,臨終前命宰相馮道、大將景延廣扶立幼子石重睿為帝,但兩人卻以國難方殷、宜立長君為由,改立石重貴為帝,是為後晉出帝。

石敬瑭畫像

石重貴做王爺的時候,親眼見證叔父向契丹國主耶律德光稱臣稱兒,但依舊難免被無理斥責,最終落得羞憤而死的下場,心中常常引以為戒。正因如此,石重貴剛上台便調整對契丹的策略,堅持要求在向耶律德光呈遞國書時,只自稱“孫皇帝”但不稱臣。雖則如此,身為中原皇帝卻要向外族君主自稱“孫皇帝”,石重貴依舊開了“先例”。

石重貴之所以敢這樣做,除了氣節、膽識要超過叔父外,還跟他誤信景延廣有關。作為強硬派的代表,景延廣堅決反對向契丹稱臣,並多次在皇帝面前誇耀後晉的實力,聲稱中原完全有“資本”抵禦契丹。某次,景延廣曾經當着契丹使者的面,對耶律德光發出赤裸裸的戰爭叫囂,聲稱:“晉朝有十萬口橫磨劍, 翁若要戰則早來”。

石重貴

景延廣不僅是開國元勳,而是還一手扶立後晉出帝登基,所以石重貴上台後對他感恩戴德,將軍國重事全部交給他處理,在對契丹政策方面更是言聽計從。可惜的是,景延廣是個生性魯莽、智識短淺的人物,對敵我雙方實力沒有清晰的認識,把國家交給這樣的粗人來打理,形勢之危急可想而知。

其實,後晉朝廷並不缺乏冷靜縝密、智識深遠的大臣,其中尤以宰相馮道為最。如果石重貴能夠重用馮道治國,在不改變對契丹奉行“稱孫不稱臣”策略的前提下,後晉也總能找出一條跟對方和平相處的道路。然而,石重貴卻聽信讒言,將馮道貶往外地做節度使,從而徹底失去緩和後晉、契丹矛盾的關鍵人物,真好比自毀長城。

景延廣

對於契丹國主耶律德光來講,他未嘗不能接受後晉“稱孫不稱臣”的政策轉變,但對於景延廣發出的戰爭叫囂,卻是絕對不能忍受。正因如此,從開運元年正月開始,契丹三次大舉進攻後晉,使得中原無歲不戰,軍民死傷者甚眾,到處是一副人間慘景。好在,依靠中原軍民的殊死搏鬥,後晉還是成功挫敗契丹大軍的進犯,使帝國得到喘息機會。

然而,在取得暫時性的勝利後,石重貴不僅失去對勁敵應有的敬畏心,而且開始變得驕縱墮落,整日過着醉生夢死的生活。與此同時,為了籌集軍費及滿足享受,石重貴甚至在大蝗大旱之年,還派出惡吏分道搜刮百姓,導致民怨沸騰、天下匈匈,由此給心懷叵測的藩帥們提供了取而代之的良機。

耶律德光

開運三年十月,晉軍主帥杜重威率十萬精鋭北伐,結果進入敵境後卻避敵不戰,並在得到耶律德光假意答應立其為帝的情況下,率大軍在陣前投降。杜重威叛變投敵後,後晉國門洞開,已經沒有兵力防禦契丹的進攻。正因如此,契丹大軍在同年底攻佔大梁城,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滅亡後晉。

後晉亡國後,石重貴被耶律德光降封為負義侯,隨即被契丹人押解至東北,在遼陽一帶定居。同年,耶律德光在北方途中暴死,侄兒耶律阮即位,是為遼世宗。兩年後,耶律阮下令斷絕了對石重貴等人的飲食、住宿供應,並在建州劃撥給他們土地,要求這幫降人自力更生,靠雙手吃飯穿衣。

石重貴及其家人被押解到北方

就此,非常有趣的一幕出現了,只見石重貴帶着妃嬪、太監、宮女及流亡官員們在這片土地上建造房屋、分田耕種,竟過上如普通農夫農婦一般的生活。亡國之君轉行做了農夫,石重貴既是中國帝王界第一人,又是最後一人。

耕田圖

石重貴在遼國生活了28年時間,期間遭遇契丹皇帝、皇族的連番洗劫,不僅寵姬趙氏、聶氏被搶走,就連公主、皇子及宮人們也被悉數霸佔。此情此景,石重貴雖然悲憤不已,但也是無計可施。北宋開寶七年,石重貴病死在建州,時年61歲。總結一下石重貴亡國後的遭遇,怎能用“荒誕”、“窩囊”四個字概括得清楚?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11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史上唯一的“孫皇帝”,亡國後改行做農民,寵妾兒女全被擄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