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説不會聽的孩子,學習、社交和認知都會受限,幼兒期就該培養

朋友的孩子叫芒果(小名),上4年級了,學習成績有下滑的趨勢。

每次朋友問她:“今天學什麼了?”芒果都不耐煩地説:“太多了,記不住,寫上就知道了。”

老師也和朋友反應,芒果上課坐不住,總是溜號,一會翻翻書頁一會望望天,只要提問就一臉茫然。

從小朋友是很重視孩子教育的,各種補習班都報了名,自己下班回家後也常常輔導作業,但隨着課業難度增大,有的題她也不會。現在一到寫作業的時候,芒果就這弄一下那玩一會,不會的題就直接放棄。

朋友一度懷疑,芒果是不是有多動症,還是不夠聰明?

現在仔細回想一下,這種情況從前好像就有所表現了,芒果從幼兒園時就主意很正,整理教具時大家都把玩具從哪兒拿的送回哪去,只有芒果好像聽不見收玩具的音樂,還坐在原地專心致志地玩。

老師帶去户外玩耍,大家都跟着老師熱身,芒果卻站在那一動不動。每次老師帶領大家畫畫,芒果的畫總是要多幾筆,想法和老師截然相反。

正因如此,在幼兒園芒果就沒有朋友,他必須按自己的行為方式做事,總打亂別人的規則。

只會説不會聽的孩子,學習、社交和認知都會受限,幼兒期就該培養

當時朋友覺得可能是孩子小,自己想法多也不是問題,創造力也是需要保護的,這樣一看從前每個小細節都是“警告”。她覺得芒果的“傾聽能力”出現了偏差,不然怎麼會不能按規矩做事,主動順從正確的觀點,甚至連朋友都難交到。

01朋友的擔心不無道理,閨蜜家的孩子是個鮮明對比

閨蜜常被我們抱怨磨嘰,但她家孩子心心,卻被教育得很好。只要孩子問到的,她都會耐心解答。

心心26個月的時候,玩具車開進了沙發縫裏,着急得又哭又鬧。閨蜜一點都不慌亂,脾氣特別好,一手拿着棍子一手拿着笤帚問心心:“給你兩樣工具,選一個,救出陷入沙發縫裏的汽車,拉車的任務就交給你了,哭完趕緊開工。”

心心噗嗤一笑,選擇了掃帚。

閨蜜説:“你先趴下,看看車在哪?確定好位置再夠它。”

心心問:“車車會不會死在裏面?”

閨蜜耐心回答:“如果你不及時救它,有這個可能,但只有夠出來後,才能看出它的狀態。”

兩個人就一起把車夠了出來,心心問:“車車怎麼樣了?”閨蜜説:“走,帶你試試它還能不能開動”,狀態很好,當時把我們都看愣了。

説實話,閨蜜的耐心我們哪個人都沒有,碰見孩子又哭又鬧的,不崩潰就不錯了。

閨蜜總是使喚心心幫她做事,擦桌子、扔垃圾,有時心心還自己洗襪子,讓我們自愧不如。

只會説不會聽的孩子,學習、社交和認知都會受限,幼兒期就該培養

前兩天朋友低落地跟我説,帶芒果去做了測試,確實存在傾聽上的問題,現在自己後悔死了,當初的教育方式實在不妥。

每次芒果需要幫助,只要一個眼神,她就能明白;芒果搭的積木倒了,還會一邊數落一邊自己動手搭好,芒果在一旁看着,什麼也不做,還常説:“明知道這麼搭不行,倒了吧,看你還説啥?”

這種反差讓我觸動也挺大的,都是身邊的孩子,芒果自理能力差、不會傾聽,心心敢於詢問,能幫媽媽做事。

可知,只會説不會聽的孩子,學習、社交和認知都會受限,家長別不當回事,這種影響會滲透到各個方面。

家長的教養方式不同,孩子的能力也不同。會聽的孩子才會説,會和孩子互動的家長,才能讓孩子知道怎麼聽,怎麼表達。

只會説不會聽的孩子,學習、社交和認知都會受限,幼兒期就該培養

02為什麼孩子聽不進去別人説話?

1、以自我為中心,總想主動表達

有的孩子總願意打斷家長的談話,顯得很不禮貌。

比如家長和朋友聊天時,孩子總是跑過來説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此時家長多半會不耐煩地讓孩子自己玩去,敷衍回應。

孩子沒有得到回覆,就會不斷地打斷家長説話,任由家長怎麼説,還是控制不住跑過來打擾。

這種主動表達有兩種原因,可能是孩子對大人之間的話題感興趣,或者是求關注。

只要家長處理好,或者等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時期過了,這種情況就會得以改善。

2、聽覺注意力差

一個人的注意力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注意,更有聽覺上的注意,各種感官都發揮着重要作用。

有的孩子視覺注意較強,比如老師只要把這道題的思路寫在黑板上,通過文字形式把重點整理出來,他就記得牢固,看文字比聽語言更有效果。

而聽力注意較強,指的是看文字就會頭疼,要讀出來或者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才能學會。

聽覺注意力差的孩子,往往缺少用言語中搜集重點的能力,老師講的重點可能就是一種語言,他們需要的是落在筆頭上的文字,看見文字會更舒服一些。

3、家長給予的關注太多,孩子不會聽別人説

被關注過多的孩子,會把內心的希望擴大,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也不會覺得不聽別人説話是不尊重人的表現。

只會説不會聽的孩子,學習、社交和認知都會受限,幼兒期就該培養

他們往往都是先完成自己的想法再考慮別人,甚至別人説的話如果不是自己想聽的,就會自動屏蔽,這也是認知上的偏差。

良好的傾聽能力,幼兒期就該培養,否則孩子將來入學、交朋友都會受到阻礙。

03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

1、給孩子做榜樣

家長首先要認真聆聽孩子想説什麼,不要打斷孩子説話,做一個會傾聽的人。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説的沒有價值,或者不能實現,就直接打斷否定,但對孩子來説就是不尊重彼此的表現。

最好先聽孩子説完,再幫助孩子總結他説的重點,家長學會聽,孩子才會説。孩子也會學着家長的樣子聽別人講話,知道別人説的重點在哪裏。

2、利用故事,結合自然

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他愛聽的故事,每天堅持給他讀一段或者一篇,孩子感興趣自然就會聽。讀的時候放慢語速,把重點的詞彙加重語氣,加深孩子的記憶,從聽故事過渡到聽規則。

閨蜜就從小給孩子讀故事,心心現在的聽力、辨識能力很好,也更懂規矩。

也可以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各個感官被打開,能聽見鳥語車鳴、風聲陣陣,這樣的聲音更有感染力。

只會説不會聽的孩子,學習、社交和認知都會受限,幼兒期就該培養

3、正確處理孩子打斷大人聊天之事

孩子做出不妥當行為時,父母的正確引導,會讓他記憶深刻。

首先,在家長準備投入聊天前就給孩子定好規矩,如果真的有事找,要説:“不好意思,打擾一下。”

如果媽媽真的沒辦法幫忙,也需要給孩子簡單提示:“等一下再説,我愛你”,然後再繼續交談,不能對孩子視而不見。

再者,如果孩子真的説了而且耐心等待了,家長要給予及時的鼓勵:“你剛才等媽媽了,現在有需要我幫忙的嗎?”“你學會了耐心等待,表現不錯,看看出了什麼問題?”

也許你覺得這樣説沒什麼必要,但對於孩子來説,這就是禮貌的表現。而且讓孩子覺得這樣會聽懂別人的需求,更好地表達自己。

還有一個重要的動作,可以讓家長快速安撫失落的孩子,如果短時間內不能關注孩子,可以把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再用自己的手摸摸孩子的手,讓孩子知道自己在乎他。

只會説不會聽的孩子,學習、社交和認知都會受限,幼兒期就該培養

只會説不會聽的孩子,學習、社交和認知都會受限,幼兒期就該培養

這個小小的舉動,會讓孩子瞬間平靜,和家長產生更強的聯結,肢體的認同讓孩子更願意耐心聽一會。

4、關於聽覺注意的訓練

平日裏家長應該對孩子的聽力進行訓練,做到真正傾聽。

家長需要先孩子的聽力在哪個階段:聽而不聞(只聽不思考)、假裝聽、選擇性地聽(只聽感興趣的)、專注地聽(能講能思考)、傾聽(深度思考,表達的有目的)。

這個過程需要研究,經常用遊戲來練習。

比如可以安排“靜肅遊戲”,坐在牀上閉上眼睛,認真聽周圍環境裏的聲音,大概2-3分鐘,專注地聽,然後説出聽到的聲音。

玩一玩聲音模仿遊戲,家長用輕重拍説出一個詞語或者話,讓孩子模仿着説,字數和拍子輕重都要吻合。

只會説不會聽的孩子,學習、社交和認知都會受限,幼兒期就該培養

也可以做一個土電話,用空氣振動傳聲的原理和孩子溝通。

更可以家長讀一段話,讓孩子聽見動物就拍手,聽見數字就跺腳,增加練習的趣味性以及辨識能力。

傾聽是一個人的重要能力,家長要以身作則去傾聽,孩子才會潛移默化聽別人説話,這個過程需要堅持,耐心是萬能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98 字。

轉載請註明: 只會説不會聽的孩子,學習、社交和認知都會受限,幼兒期就該培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