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最悲壯一首詞,再現亡國場景,讓人感同身受,不愧是千古詞帝
大家好,我們的小楠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詞作為詩餘,很長時間裏,在正統文學中是不被看重的。詩言志,詩和文一樣要\"載道\",所以詩可以為\"經\",士大夫們\"不學詩,無以言\"。可詞就不行了,它只是酒席宴上傳唱的俚俗之曲,被視為難登大雅之堂。但有一個人改變了這種局面,他就是南唐後主李煜。正是因為有了李煜,有了他的泣血之詞,詞的境界才開闊起來。王國維説\"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是李煜把伶工之調變為士大夫之詞,讓詞由此意境深邃,登堂入室了,為宋詞的興起開拓了新思路和新局面,這樣才有了後來\"蘇辛\"的豪放,才有了\"柳、晏、歐、李\"的婉約,才有了與唐詩並駕齊驅的輝煌。可以説,李煜在詞史上的地位,可謂是無與倫比的。李煜不但善詩詞,還精畫工、書法、音樂等,是一個全能的藝術家。但是,作為君王,他又是一個極其失敗的政治家。李煜承父基業,雖然他接手的南唐已經是內憂外患,但李煜卻未能勵精圖治,力挽狂瀾。他枉殺忠臣,倦怠朝政,貪圖享樂,苟且偷安。一面委曲求全地向大宋納貢,一面醉生夢死地享受着歌舞昇平的生活。宋開寶八年,即公元975年,宋軍攻破金陵,南唐滅亡,李煜肉袒出降,從此他由君王變為階下囚。看看他自己是怎樣描述亡國的情景和感受吧!《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此詞上下兩片,上片寫故國的繁華,下片寫降宋後的悲慘。\"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這是説五代十國時候那個繁華富庶的南唐。南唐從先主李昪到後主李煜,享國39年,所以這裏的\"四十年\"為概指。李煜説,我那存有四十年,幅員三千里的故國啊!那故國是怎樣的呢?是\"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那裏有高聳入雲的樓閣,有花繁葉茂,樹木參天的庭院。而在此間那花團錦簇的生活是多麼快樂和幸福啊!看似平平淡淡的寫實,卻飽含着他對故國無上的自豪和無盡的留戀,又飽含着他對往昔生活的無限嚮往。一句\"幾曾識干戈\"道出了他的悔恨和自責,這是不珍惜大好家國的結果,也是亡國和淪為臣虜的原因,引出下片。\"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一旦\"承上片\"幾曾\"之句意,更顯悔恨之意,因為曾經的不珍惜,終致亡國,終致淪為囚徒,終致消瘦蒼老。以\"沈腰潘鬢\"的典故,從外貌變化寫出了內心的痛苦,表現了身心俱損的悲慼生活。而那沈約和潘岳既是名士,又都是風流瀟灑的美男子。在悲嘆國破家亡命運的時候,李煜關注的仍是那美麗的身材與容顏,真是讓人感慨良多。而最讓他痛心的,永遠不能忘懷的則是\"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當破城之日,年輕的後主倉皇地哭辭宗廟、拜別祖先的一刻,他是那樣手足無措,驚恐萬分,可皇家的教坊樂工還奏起別離的歌曲,悲慼萬分的李後主不禁對着宮娥們留下了眼淚。一句\"垂淚對宮娥\"受到後世很多道學家們的職責,他們批判李煜軟弱無能:在國破家亡之際,在生離死別之時,他\"垂淚\"對的不是江山社稷,不是文臣武將,而是\"宮娥\",而是對着宮娥們哭哭啼啼,根本就沒有一個一國之主的風度和一個男人的氣概。其實,就像王國維先生所説的,李煜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那些宮娥才是陪伴他長大,陪伴他生活的人,也才是他留心和掛念的人。而那\"三千里地山河\",他又何曾一段段走過?王國維説:\"文學藝術之美,之崇高。首先在一個'真'字,情愈真,愈能動人\",而李煜的\"垂淚對宮娥\"正是他性情中的\"真\",一個文人的\"真\"。全詞通過亡國前後的對比,由極盛轉為極衰,由極樂轉為極悲,更反襯悽慘苦澀,道盡了一個喪國之君內心的痛苦。李煜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卻是一個失敗的政治家,一首《破陣子》,是李煜的人生末路之詞,悲壯至極,沉重至極,堪稱千古好詞。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4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