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筆者的朋友想勸我吸煙時,總能從嘴中吐出各種煞有介事,看似極有道理的“名言警句”。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煙是百草王,越抽越精神。”精神不精神筆者不知道,但在每個煙盒上明明白白印着的漢字我還是清楚的——吸煙有害健康。
其實在明朝末年,人們就發現了煙草對人體的弊端:
“火氣燻灼,耗血損年,人不自覺耳”
“煙草久服則肺焦,諸藥多不效,其症為吐黃水而殞”
從古人描述中,大略指吸煙可能會損害人的健康,導致肺病,從而減少人的壽命。
可煙草的魅力實在是太大了,明知煙草的害處,但絕大多數人猶如“飛蛾撲火”一般吸食煙草。
煙草在中國的歷史並不算長,屬於國外的舶來品。在大航海時代,隨着馬鈴薯和番薯等糧食作物傳入中國,煙草這個來自美洲的植物也跟隨着來到了明朝。
煙草在中國最早的歷史,要追溯到明朝萬曆年間,從菲律賓經福建和廣東等貿易港口傳入中國,明朝人根據音譯稱為“淡巴菰”、“丹白桂”。又被稱為“煙酒、幹酒”。
當時抽煙的方式和現在很多農村老漢抽煙的方式大略相同,“採而幹之,刃批如絲,”然後“銜長管,而點火吞吐之,有醉卧者。”有點類似於旱煙。
直到明朝崇禎年間,福建等地已經開始大量種植煙草,南方軍中尤其流行吸煙,稱之能避“瘴癘”。當然這可能是當時人們的一廂情願,亦或是給吸煙找的藉口。隨着南方的軍隊被調離到北方,吸煙這一習慣又被帶到了關外,又被吸煙者賦予了“禦寒”的功能。這時候,煙草已經被人們刻意的“神化”,帶點魏晉時期“五石散”的意味。
明朝時期煙草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據史書記載:“煙葉出閩中,北地多寒疾,關外至以馬一匹易煙一斤”,“二十年來,北土亦多種之,一畝之收,可以敵田十畝,乃至無人不用。”時人稱之為“天下兵起,遍地皆煙。”
可見,當時煙草的價格極高,畢竟物以稀有為貴。當時煙草也被當做禮品,用來賄賂將領和大臣。
後明清兩朝皆進行過禁煙運動,但收效略微。直到清嘉靖年間,因為種植吸食煙草的人太多,清廷乾脆放棄對人們吸煙的管束。
時至今日,中國仍然是全世界最大的煙草消費市場。
煙草就是這樣一種神奇的植物,以其神奇而具有魔力的魅力牽引着人們的慾望和神經,充斥在社會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