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屈原,人們第一個浮現腦海的關聯就是《離騷》。《離騷》的文學水平極其出色,在讚揚《史記》時周樹人先生曾説“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由此可見《離騷》的地位。
屈原畫像
作為詩人,屈原是成功的,是他開啓了文學著名於世的大門,在他之後湧現的文學家、著作才登上了中國歷史的舞台。而屈原作為政治家是失敗的,空有一身抱負滿腔熱忱卻報國無門,他曾經在楚國得到過楚懷王的器重,朝堂之上也曾呼風喚雨,但是他的文人氣質又顯得與政治局面格格不入,最終落得被罷免流放的慘淡局面。文學家和政治家的雙重身份,使得屈原所創做的詩句帶有明顯的愛國主義情懷。
楚辭這一文體在屈原的筆下得以創立,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佔有着一席之地。屈原的詩句內容涉及面廣泛,從神話故事傳説到人鬼神境遇,都被他拿過來創作。詩句突破了短篇的侷限,開啓了長篇創作的先河,對賦、比、興的修辭手法信手拈來,詩歌風格磅礴大氣,文風跌宕起伏,音律錯落有致。可以説,屈原所創作的詩句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文學成就之高無人可與之匹敵。
如果説屈原行在文學創作的路上不理政事,那麼他的結局可能會被改寫。但是脱離了政局,他的愛國憤慨之情還會如此般激昂嗎,還能創作出《離騷》嗎?這恐怕就不得而知了。
屈原的詩有什麼特點
楚國詩人屈原,出生於貴族世家,早期得到楚懷王信任賞識,頗有抱負,在楚國政務上有不錯的業績,一直主張連結盟國對抗秦國。楚懷王去世之後,屈原被小人陷害,楚王蒙蔽心智誤信小人竟然下令把屈原流放到了偏遠地區。
屈原畫像
屈原曾是一個政治家,憂國憂民,心懷天下,因為不得志,心裏苦悶煩多,他的詩大多具有激烈的感情。代表作是《離騷》,《離騷》是詩歌海洋裏最閃亮的寶石,後人多為歌頌。《離騷》是歷史上篇幅最長的詩歌。屈原在這首詩裏突破舊時傳統,創新出了楚辭的體裁格式,較之以前,詩歌詞句形式更加自由。
《離騷》有兩千多字,三百多句詩句,分為前後兩部份。前部分主要敍述的個人出生,經歷,和理想抱負,後半部借虛擬的神話人物抒發情感。總體來説,飽含了屈原激烈而豐富的情感。抒發了對祖國的忠貞,強烈抨擊黑暗腐敗勢力,以及落魄不得志的憂愁。
《天問》的素材是當時的神話和各種奇幻故事,詩歌展現了屈原個人對歷史和自然的思考和看法。《九歌》渲染的是對美的追求,烘托濃厚的音樂氛圍,糅合了有大量的生活場景在其中,其中的一首愛情詩表達了對女子熾烈的愛慕之情,讀來非常打動人心。
屈原的詩歌識別度非常高,後人多喜愛引用他詩裏的名言名句。詩歌用詞華麗優美,語境高遠,思想奇特豐富,讀過其詩歌的人不得不由衷讚歎。
屈原投江
戰國末期,秦國強大,六國只好聯合抗秦。當時,楚國的國君是楚懷王,他十分器重楚國貴族三閭大夫屈原。
屈原投江圖
屈原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同時也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在受到器重期間,他積極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華,聯齊抗秦,讓楚國有一段時期在六國之中很強大。然而,他的優秀卻遭到上官大夫以及其他奸臣的嫉妒,屈原屢屢受到排擠,楚懷王聽信讒言不再信任屈原。之後,齊楚聯盟被瓦解,屈原看着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聯盟被瓦解,非常傷心,哀嘆楚國的興旺是不長久的。楚懷王死後,楚襄王繼位,仍然不重用屈原,在小人的進讒之後,楚襄王把屈原流放至江南。
公園前278年,秦將白起伐楚,並攻破了楚國國都。
五月五日,屈原披頭散髮地來到汨羅江北,鬱鬱寡歡,身形憔悴不堪。一位漁夫認出了眼前的男子就是三閭大夫屈原,就問他為什麼在這裏。屈原告訴漁夫自己被放逐在這裏。漁夫開導他,既然世界都是渾濁的,你就隨波逐流,只要自己內心深處保留高貴品質就好了。屈原絕望地説:“我怎麼能讓我高貴的心靈蒙受污塵呢。我寧願葬身魚腹。”於是,他將自己投身汨羅江中,以身殉國。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就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位端午節。
屈原的愛國之情使他受到楚國百姓的愛戴。屈原堅持真理,不同流合污的精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對屈原的評價
屈原其實是個沒有什麼黑點的人,對於他的評價似乎也沒有特別走向極端或者是兩極分化的情況存在。當然除了對他的性取向有一些爭議。
屈原畫像
有一種説法是《離騷》表面上是表達了屈原對於朝政的不滿與自己的鬱悶,但實則是他在吃楚王的醋。因為他是一個同性戀。至於這一點的真假已無從可辨,怎麼推斷出來的也不想深究,作為我個人來講,只是當個趣聞來聽聽也不錯。
那麼説正經的,不可否認,屈原的確是個憂國憂民,有着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並且單純的一心想實現它的“五星好少年”。但是他也的確是個情商不高,得罪人卻不自知的貴族少爺,也是一個心氣極高的極富有才華的文人。
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不喜歡這樣固執的人,所以從我的角度來評價他或許就沒有那麼好了。世人都愛稱頌這等有才華又願意犧牲自己的人,而我卻覺得他們是一羣被國家大義綁架的可憐人。在我看來,屈原的性子中的“固執”就是笨,被人流放也怪不得別人,因為既然身在朝野,就要明白其中的規則。若你真的心懷天下,那麼首先就要讓自己留在一個能為天下人辦事兒的地兒。
再來看,屈原是個文人,文采斐然。一般文人都心高氣傲,這份氣節讓人佩服,但是也是最終讓他被流放,投江自殺的一大原因。當然,如果沒了這份氣節,或許也就沒有這些佳作,也成就不了歷史上的那位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