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在今年春節的熱鬧氛圍下,基金投資也成為春節期間的重要談資。
進入2021年以來,最熱的市場板塊並非A股而是港股。回顧節前,自1月1日至2月10日,A股三大股指分別大漲5.24%、10.31%和15.09%,港股市場的恆生指數也在估值修復的過程中,同期強勢上漲10.31%。
2021年牛年春節開市,港股市場收穫“返工”大禮包。2月16日,恆指大漲1.9%,成交近2200億港元,2月17日,恆指續漲1.1%。雖然今日恆指終場以跌勢報收,但早盤還是一度再創反彈以來高點。
回顧2020年,既是港股通南下資金的大年,也是國內公募基金髮行大年。2021年初以來,公募基金更是可能成為推動港股通南下資金的主力。進一步從投資偏好上看,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表示,相比港股通南向資金整體,公募基金更加偏好新經濟,且持倉逐年提升。展望未來,預期港股的新經濟龍頭特別是優質稀缺標的仍將受到青睞。
公募已成為港股重要力量
今年以來,伴隨着新經濟板塊在港股市場的良好表現,港股基金也着實感受到了來自資金熱捧的温度。
事實上,在公募基金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疊加港股市場自身吸引力的不斷增強、互聯互通機制完善和基金投資港股通的放寬,國內公募基金已經成為保險和銀行理財等資金外,通過南下滬港通投資港股市場的一股重要力量。
回顧過去,在滬港通開通前,內地投資者只能通過QDII基金來投資港股市場。2015年3月,證監會明確公募基金投資通過港股通投資港股不需要具備QDII資格。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2月5日,國內公募基金總規模約為20.18萬億人民幣,扣掉貨幣市場基金後為12.77萬億人民幣。通過篩選投資範圍中包含“港股”字樣的基金後,除QDII基金以外可投資港股的其他非貨幣公募基金共計1095支,基金總規模2.67萬億元。
此外,根據2020年底公募基金四季報的披露信息,上述1095支可投資港股的公募基金港股持倉市值規模為3447億人民幣(不含QDII基金),佔可比口徑的基金總規模的15.8%,佔港股通南下投資持股總市值2.1萬億人民幣的16.4%。其中,主動偏股型公募基金是絕對主力,港股持股市值達2773億人民幣,佔港股通南向持倉市值的13.2%。
不難發現,無論是從整體規模、還是在港股通南下投資中的佔比,公募基金都已經成為港股投資的重要力量。
“含港率”大盤點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表示,2020年是港股通南下資金的“大年”,累計近6000億元人民幣的淨流入是2014年底滬港通開通以來任何一年甚至兩年之和。同時,2020年也是國內公募基金髮行的大年,年度發行規模3.1萬億人民幣,總資產管理規模高達20.8萬億人民幣。
根據2020年底公募基金四季報的披露信息,1175只擁有港股投資資格的公募基金的港股持倉市值規模達3447億人民幣,較2019年底的753億人民幣增加了2694億元,佔整體港股通南向整體持股市值比例從2019底的6.6%提高到目前的16.4%。從持股市值的增量變化看,公募基金貢獻了整體9590億人民幣持股規模增量中的28%。
港股投資市值前120只主動偏股型公募基金及投資市值所佔基金資產比例(數據來源:中金公司)進一步來看,王漢鋒指出,2021年初以來,公募基金更是可能成為推動港股通南下資金的主力。2021年開年以來,港股通南下資金明顯加速。截至2月7日,內地資金持續通過滬深港通流入港股的規模已超過3080億人民幣,相當於2020年全年的52%,日度流入規模更是屢創紀錄。
此外,“公募基金可能是推動2021年初港股通南下資金加速流入的一個主要動力”。王漢鋒認為,港股市場將在中長期持續受益於不斷提升的流動性和盈利增長,加之港股相對於A股更具吸引力的估值,港股的配置價值不斷顯現。配合居民資產配置拐點,以及中概股東歸、新經濟板塊不斷壯大等長期結構性變化的趨勢下,內地公募基金對港股的配置熱情預計將得到延續。
具體而言,近日,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研究報告也顯示,公募基金經理目前還有最多10126億元的子彈可以買入A股。最近兩年來的新基金產品,大多可最多50%投入港股,也意味着剩餘10126億元的子彈,建立在基金經理放棄南下港股的前提條件上。
科技股、小型股各有千秋
分析人士表示,由於公募基金持倉信息更為透明、且其投資風格與偏好與保險等其他類型投資者依然存在一定差異,因此通過透視公募基金的港股投資趨勢、特別是在一些板塊和個股選擇上的變化,可以給市場提供頗有意義的參考視角。
事實上,通過計算主動偏股型公募基金近年來重倉個股的行業分佈來看,公募基金對新經濟板塊的持倉逐年提升,從2015年的17.5%大幅提升至2020年年底的86.8%,其中信息技術和可選消費板塊持倉市值最高,從2015年的6.9%和0.0%分別提升至2020年年底的43.3%和30.8%。相比之下,對老經濟板塊的持股不斷下降,例如金融板塊的增持規模從2015年的38.6%降至2020年年底的9.5%。
更重要的是,公募基金對於新經濟的偏好要明顯高於港股通南向持股的平均水平。2020年底,公募基金新經濟的持倉比例為86.8%,遠高於港股通南向整體的53.9%,這也説明公募基金相比其他港股通南向的參與者,更為偏好新經濟板塊。
而在重倉個股上,港股龍頭公司被公募基金所普遍持有,這也體現了港股優質龍頭公司的吸引力。根據2020年年報數據,在所有具有港股投資資格的624只主動偏股型公募基金中,重倉持有騰訊控股的基金數達到217只,持有美團的基金有118只,緊隨其後的是小米集團、舜宇光學科技和長城汽車,考慮到其他未披露的重倉持股,相關數量和比例可能更高。
毫無疑問,今年以來港股最耀眼的明星是騰訊美團小米這些優質的核心互聯網公司。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漲幅最大的卻是在市場不太關注的角落裏那些悶聲發財的小票。
年初至今的短短30來個交易日裏,恆生港股通小型指數今年內累計漲了28.39%,在港股主要指數中表現最強,甚至跑贏了一直為市場高度關注的恆生科技指數的25.70%。在此背景下,港股已有超100只個股翻倍,近300只漲超50%,近500只漲超30%,這其中很大部分都是市值很不起眼的小市值股。
上述背景下,有分析人士認為,種種現象顯示出的流動性的溢出,不僅僅是港股通帶來的南下資金,還有海外被低估值窪地吸引過來的國際資金,以及香港本地此前蟄伏起來的短線資金。隨着如今全球流動性溢出,疊加大量中國優質核心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港股市場再迎大時代,在賺錢效應下,短線資金又開始活躍起來。
展望未來,王漢鋒認為,預計港股的新經濟龍頭特別是優質稀缺標的仍將受到青睞。隨着大陸新經濟類公司近年持續在香港上市、越來越多的中概股在日益複雜的外部環境中選擇東歸,港股市場的新經濟公司佔比將逐漸提升,港股逐步成為大陸投資者投資中國新經濟的橋頭堡。同時,港股擁有A股相對稀缺的新經濟龍頭,以及港股獨具特色的公司,對於南下港股投資者依然具有很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