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繼續“按兵不動” 實際貸款利率穩中有降
記者 姚 進
9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佈最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兩項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均連續18個月保持這一水平。
9月LPR報價不變符合市場預期。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本月15日,央行續做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招標利率為2.95%,與上月持平,這表明9月LPR報價的參考基礎未發生變化;也意味着儘管7月央行全面降準,近期包括貨幣市場短端利率、銀行同業存單利率等主要市場利率出現不同幅度下行,但在淨息差收窄至歷史低位附近的背景下,商業銀行下調關鍵貸款利率定價參考基準的動力不足。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二季度末商業銀行淨息差為2.06%,比一季度末下行0.01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下行0.03個百分點,已與2010年10月有數據統計以來的最低點2.03%相距不遠。“由此,儘管上半年商業銀行盈利狀況改善,同比增速加快至11.12%,但這主要是由去年同期低基數所致。另外,受金融嚴監管和銀行降費等因素影響,二季度末銀行非息收入佔比降至20.8%,較一季度末下降0.8個百分點,創2013年以來最低。”王青認為,這意味着當前銀行更加倚重貸款利息收入,導致其主動下調關鍵貸款利率定價參考基準較為謹慎。
LPR報價連續保持不變,是否會對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降產生阻力?對此,光大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張旭表示,MLF利率和LPR都已數月未曾改變,但實際貸款利率一直是穩中有降的。實際貸款利率可以分解為三部分:MLF利率、加點幅度、實際貸款利率與LPR之間的利差。很顯然,上述三部分中任一部分下降都可以起到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作用,並不完全依賴於MLF利率或LPR的下降。
那麼,為什麼在MLF利率和LPR都不降的情況下貸款實際利率還可以下降?張旭進一步表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改革打破了銀行在貸款市場的協同定價。“在LPR改革前,一些銀行通過協同行為以貸款基準利率的一定倍數(如0.9倍)設定隱性下限,對市場利率向實體經濟傳導形成了阻礙。在LPR改革後,銀行需要以LPR作為定價的參考,且LPR經常發生變化,銀行不容易在短時間內形成新的協同價。這樣,銀行的壟斷優勢被削弱,企業的議價能力相應提高,其結果是貸款利率的隱性下限被完全打破,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得以降低。”
另外,前期一系列壓降銀行負債成本的政策給降低貸款實際利率提供了空間。張旭舉例説,包括: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確定方式改為在存款基準利率上加點確定,並於6月21日正式實施;7月初降準釋放出長期資金約1萬億元,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每年約130億元;結構性存款規模持續壓降,中資全國性銀行8月末餘額為5.80萬億元,已較去年同期大幅壓降了33.2%;降準後央行仍在充分滿足金融機構的資金需求,並通過逆回購和MLF提供短期和中期資金。針對銀行資產端的政策也增加了銀行降低貸款實際利率的“壓力”,例如人民銀行將LPR運用情況納入MPA考核,推動明示貸款年化利率,引導銀行將LPR嵌入FTP,增強LPR在金融機構內外部定價中的基準作用。
展望未來,王青判斷,近期穩增長及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需求增大,四季度1年期LPR報價有下調可能。“這不僅將打破1年期LPR報價與MLF利率點差固定局面,推動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更重要的是會有效帶動企業貸款利率更快下行,激發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對緩解小微企業融資貴問題也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王青認為,這將推動降準等政策紅利較快向企業融資端傳導,確保今年底明年初宏觀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貨幣政策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評估貨幣政策在降成本中的效果重點要看實體經濟的實際貸款利率,而不是LPR。LPR下降,顯然有助於推動貸款實際利率的下降;LPR不降,也並不會阻止實際貸款利率的穩中有降。”張旭表示。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