醖釀已久的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再次邁出關鍵性一步。7月19日,據央行官網披露,為進一步便利債券投資者,促進我國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央行、證監會近日聯合發佈《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告(〔2020〕第7號)》(以下簡稱“公告”),同意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在分析人士看來,債市互聯互通,將有助於提升債券的投資效率,消除債券基礎設施分離帶來的市場分割,提升市場的交易效率,促進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兩大債市互聯互通
根據公告,互聯互通是指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的合格投資者通過兩個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連接,買賣兩個市場交易流通債券的機制安排。實現互聯互通後,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電子交易平台可聯合為發行人、投資者提供債券發行、登記託管、清算結算、付息兑付等服務。
其中,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登記託管結算機構之間、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債券登記託管結算機構之間應相互開立名義持有人賬户,用於記載全部名義持有債券的餘額。
此次債市互聯互通亦從監管角度提出一定要求。公告指出,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應遵循投資者適當性等央行、證監會監管規定。央行、證監會將加強監管合作與協調,共同對通過互聯互通開展的債券發行、登記、交易、託管、清算、結算等行為實施監督管理。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當前,國內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存在明顯分割,由於各類債券發行監管審批部門不同,兩個市場適用立法體系存在差異,各監管部門對發行主體評級標準、信息披露、主承銷商監管規則,兩個市場投資者主體、投融資規則、託管結算、市場估值等方面存在差異,這就容易導致兩個市場債券流動性差異大,影響債券發行定價公允,降低了債券發行效率,不利於債券長期健康發展。
金融監管研究院院長孫海波進一步指出,“如果債市要互聯互通,下決心打破市場割裂,那麼監管角度也需要做好協調甚至重組。兩個市場真正互聯互通之後,監管統籌必須提上日程”。
值得關注的是,公告中還明確,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實現的同時,國家開發銀行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在華外資銀行以及境內上市的其他銀行,可以選擇通過互聯互通機制或者以直接開户的方式參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現券協議交易。對此,業內普遍猜測,該公告是否意味着債市可實現跨市場發行和跨市場交易?
“此前雖然交易所放開了商業銀行參與交易所開户,可申請為結算參與人等。但是對中小機構而言開户和申請結算參與人過於複雜,系統成本也不低。如果未來兩個市場能聯通,如果交易品種完全一致,只是結算效率有差異的話,通過互聯互通交易或許是更優選擇。” 孫海波如是説道。
一銀行業資深分析師評價稱,從債券發行的程序上來看,主要包括了發行註冊、登記託管、結算清算、事後監督等環節。目前來看,債券發行註冊仍然是由不同機構負責,短時間也有利於市場競爭。其他環節目前可以逐步實現互聯互通和市場統一。
統一市場和價格
此次互聯互通之前,我國債市長期呈現“多龍治水”格局。其中證監會主導公司債,發改委主導企業債,央行則成立銀行間債券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因債券市場存在政出多門、多頭監管、市場割裂等諸多問題,不但影響了債券市場的運行效率,也制約着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必須通過深化改革的方式加以解決。
在周茂華看來,這三大塊涉及的是信用債審批,本次互聯互通更多的是銀行間與交易所互聯互通,便利債券投資者跨市場交易,目前三大塊審批發行債券都是在銀行間或交易所交易。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國債市存在碎片化,因此此次監管發力將兩大市場互聯互通正是想壯大債市。
針對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的互聯互通合作,央行稱,債券市場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將有利於切實便利債券跨市場發行與交易,促進資金等要素自由流動,形成統一市場和統一價格,為貨幣政策順暢傳導和宏觀調控有效實施奠定堅實基礎,也有利於提升我國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服務水平和效率,推動構建以客户為中心、適度競爭的債券市場基礎設施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多位分析人士也指出,此次互聯互通,將有利於我國基準收益率曲線的建立,打破市場分割,完善債市結構。前述銀行業資深分析師介紹,從發展規模來看,截至6月末,債券市場託管餘額達107.8萬億元,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債券市場;另從債券品種來看,已經實現了覆蓋不同期限、不同募集方式的債券投資品種。本次實施債券互聯互通,將有助於提升債券的投資效率,消除債券基礎設施分離帶來的市場分割。提升市場的交易效率,促進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細節政策仍待落地
關於債市互聯互通,監管已部署多年。2017年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曾強調,要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統籌監管和互聯互通;2018年央行、證監會聯合發佈的第14號公告再次明確,將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評級業務資質逐步統一;直至此次央行、證監會聯合發文,同意銀行間與交易所債券市場相關基礎設施機構開展互聯互通合作。
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互聯互通是真正從交易到登記託管結算層面,更加具體實質性的突破。不過,後續也仍然需要很多細節政策將公告內容進一步落地。
“一是監管層面的協調和統一;二是交易平台的相互對接和聯通;三是不同市場交易清算模式的統一;四是做市、估值和評級的相互統一協調。”前述銀行業資深分析師稱,在互聯互通過程中,目前仍存在一系列操作難點亟待解決。對此他建議,後續在更高層面仍需加強政策協調、做好頂層設計和制度規劃、推進系統升級改造、做好政策監督和落實。
另在交易數據共享等方面,孫海波指出,“登記託管、結算清算、後續監督執法基本都能實現統一市場的概念。但是關於交易數據、託管數據能否真正共享,是否建立債券市場真正的數據倉庫,這裏仍然沒有觸及到。”
此外,關於投資者適應性原則,周茂華稱,本次央行與證監會主要是推進金融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便利債券投資者跨市場交易,提升債券市場運行效率;不過目前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市場交易主體、產品均存在差異,相應的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也有所區別,未來需根據實際運行情況逐步統一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