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先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國生產停滯,持續了大半年,直至今日依舊不大太平。
人禍未了,天災而至,今年的雨水甚多,梅雨季節變得格外長,江南地區的雨就沒有停過,時而細細簌簌,時而傾盆而至,天降暴雨,水災不斷,南方地區的洪澇災害也不斷上演。
在這陰雨綿綿的時節裏,讓中南部地區的人們渾身濕漉漉的,身上總是黏糊糊的,似乎總是提不起勁,天天神疲倦怠,工作也有氣無力的。
如今梅雨未了,三伏已至,今年似乎沒有了往常的乾旱炎熱,當梅雨撞上三伏,帶來的悶熱潮濕往往容易引發一些疾病,例如風熱感冒,暑濕泄瀉,中暑發燒,濕疹等。那麼我們如何在這“超長”的梅雨季加上三伏天中,通過飲食調理,收穫清新愉悦的夏日呢?
俗話説:“寒有三九,熱有三伏。”三伏天是處於小暑與處暑之間的日子,一般持續四十天,頭伏十天,中伏二十天,末伏十天,而最熱的時期在中伏,民間流傳“冷在三九,熱在中伏”,可見中伏是一年之中氣温最高並且伴隨着潮濕、悶熱的日子。
“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也是中醫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
“伏”也説明了這段日子宜伏不宜動,在這濕熱難耐的時節裏,做好一定的防護和調理是有必要的,下面就來看看如何通過飲食調理的方法,助你順利度過三伏天。
我國古代在三伏天的時候就有着一套獨特的食俗文化,古人一方面會飲用一些清涼的飲料來避暑,另一方面還舉辦“飲酒避惡”等習俗活動。
中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三伏天不僅天熱,濕氣也格外嚴重,因為入伏以後,地表温度升高,加上夏季雨水較多,水分蒸發以後,使得空氣濕度增加,彌散在空氣中,生活在這種環境中,久而久之就容易濕邪入體,使脾胃運化失常,食慾不振,所以不僅僅要祛暑,也要同時除濕,通過清熱消暑,祛濕解毒的食物可以很好的解決苦夏的難題。
三伏天的飲食需要掌握四個要點:飲食清淡,適食酸苦,多吃瓜果,健脾祛濕夏季温度高,人也沒什麼胃口,辛辣的食物反而會更加燥熱,引發心火旺盛,煩躁焦慮,所以可以適當吃一些酸苦開胃的食物,例如番茄、苦瓜等清火的蔬菜,可以試試番茄炒雞蛋,苦瓜釀丸子,都是十分不錯的家常菜,而大熱的羊肉牛肉就要少吃,否則火上澆油,容易上火。
清蒸、涼拌、快炒是三伏天常用最佳的烹調方式,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蔬菜中的各種維生素,對健康也十分有好處,除此之外,適當的加一些醋、葱、姜、蒜、芫荽和芥末也可以增進食慾,促進消化。
夏季由於出汗較多,所以需要時刻的補充水分和鈉、鉀、鎂等微量元素,湯茶飲料和水果都是很好的選擇,例如冬瓜蝦仁湯利水滲濕,百合綠豆湯清熱解暑,同時也可以喝一點綠茶和紅豆薏仁茶促進排濕,水果可以有效的補充夏季因為出汗丟失的電解質,還可以補充維生素,適當的吃一些可以解渴生津,還可以起到抗氧化的作用,西瓜,桃子等都是很好的選擇。
夏季天氣炎熱,尤其是入伏以後,濕熱難耐對於降温解暑的迫切需要,人們習慣性的喜歡吃冰的食物,冰淇淋,冰棍,冰飲料成了家常便飯,但是這些人們所偏愛的冰的食物卻會給健康帶來一定的危害。
太過冰涼的食物雖然能夠讓人覺得涼快,覺得吃着很爽,殊不知吃過以後會引起脾胃的反抗,腹痛腹瀉便找上門,讓你十分難受,久而久之還可能引起慢性胃部疾病,得不償失。
特別女性朋友們要注意少吃冰涼之物,如果貪涼,可能會帶來痛經以及子宮疾病,還可能對生育造成影響。所以要少食寒涼之物,切忌貪涼,不能圖一時口快影響了健康。
掌握合適的中醫食養讓你在這個濕熱的三伏天清爽一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