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漁民晝夜不停捕魚 靠喝酒祛寒

颱風“鮎魚”的影響剛剛過去,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東潘漁港,兩條350馬力鐵殼漁船相繼出海,開始進行海上捕撈生產。六天後,他們因風雨不停,產量相對較低,結...

2016年09月29日,山東省日照市,下午,颱風“鮎魚”的影響剛剛過去,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東潘漁港,兩條350馬力鐵殼漁船相繼出海,開始進行海上捕撈生產。漁船行駛四個小時後,頭船開始下網。在當地,這種漁船均採用雙船拖網捕撈的形式,由兩艘漁船共同拖曳一頂拖網作業。(圖/文 範海波)

9月30日5:54,船老大劉家老二在密切關注着海況。據船老大介紹,現在海上捕撈效益越來越差,儘管三個月的黃海休漁期剛剛結束不久,但每次出海的捕撈產量較往年都有明顯下降,如果沒有燃油補貼,維持成本都是一個問題。

12:14,頭船收網。前一天,風從駛離碼頭的5-6級提高到陣風8級,漁船的搖擺也逐漸加劇。一次捕撈時間短則七天,長則半月二十天。作業時,兩船靠攏,由一艘船將所載拖網放入水中。拖網的兩根曳綱分別由兩船繫帶,然後兩船分開等速前進並逐步放出曳綱。捕撈開始後,兩船輪流下網、起網,晝夜不停。

這一網很不理想,刀魚、鮁魚、鯧魚等經濟魚類很少,船員們把魚按照大小分揀理順。

前兩網捕撈不是很理想,他們準備駛向更深的海域,因此需要增加纜繩的長度,老劉站在船頭準備加接纜繩。


老韓是船上的輪機長,船員間稱輪機長為大車。10月1日6:09,老韓在用絞車進行收網。

老劉在雨中用力拖拽漁網。每一網起獲後,大部分船員在前台甲板上進行分揀,另外兩名船員則在船尾甲板整理漁網,以備再一次的捕撈。

國慶節這天,海上下了一整天的雨,船員們在冒雨分揀。分揀完成後,用海水沖洗乾淨,轉入魚艙用冰塊冷藏,以保證質量。

前幾天的捕魚情況不理想,產量始終沒有太多的提高,看到這種情況,船老大開始憂心忡忡。

10月2日6:49,大車老韓點好了煙遞給小韓。受經濟壓力的影響,現在每條漁船上的船員數量從過去的十幾人減少到八九人,以往的大副、大車、順網師傅和廚師各司其職,互不參與。由於人員減少,所有人在幹完本職工作後,都要加入到下網、收網和收網後的鮮魚分揀整理工作中。


雨一直在下,順網師韓師傅在艙內等待下網。

船上年齡最大的廚師老胡今年五十九歲,出海前因為家裏拆遷得到不少的補償款,船員們一直在跟他開着玩笑。

10月3日6:11,老韓拉拽着鋼纜收網,像這樣的拉拽,每一次收網,兩側都需要來回拉拽二十餘次。這次起網後,一網5000斤左右的魚中,經濟魚類佔了多數,這多多少少讓船老大鬆了口氣。

大車老韓在機艙內檢修,刺眼的濃煙讓他雙目緊閉。

狹窄的船艙內,老韓拿出手機聽歌,小劉則躺在牀上看電視。漁船遠離大陸,手機沒有信號。看DVD、聽音樂,這已成為他們的生活常態。


傍晚,收網前小韓在甲板上小憩。

18:05,新月西掛,暮色蒼茫,大副侯哥坐在船尾等待收網。按照慣例,大副是船長的主要助手,在船老大休息時負責駕駛漁船,在作業生產時負責指揮。

10月4日,這已是出海的第五天。早上,船員們迎着陽光收網。海上的浪很大,對於他們來説,颳風下雨和晴天裏的作業並沒有多少區別。

忙完了工作之後,閒不住的老胡又來到船頂晾曬起小魚,他説在船上晾曬的小魚乾淨、好吃。

漁民在海上的生產生活單調枯燥而又緊張危險,一日三餐沒有準時,何時忙完何時就餐。這一天上午9:51,船員們開始吃飯。酒對於久在海上作業的人們來説是必不可少的祛寒良藥。

由於此次出海一直風雨不停,產量相對較低,原本7-8天的捕撈生產縮短到6天。10月5日清晨4時許,兩條漁船提前返回東潘漁港,結束了這一輪的捕撈生產,船員們準備卸貨上岸。

此次捕撈的經濟魚類,大概能收入15萬元,相對於支出,實際純收入並不是很高。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1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人的一天:漁民晝夜不停捕魚 靠喝酒祛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