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季怎麼禦寒?佩服古人的智慧

《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禦寒總是需要棉衣或者棉被的,衣、棉被使得人們在冬天不會被嚴寒侵擾。古人和現代人不同的一點是,現代人家裏有暖氣等取暖設施,所以現在人在家中一般不需要穿棉衣的。但是古人並沒有相對發達的取暖設施,即便家有中燒有木炭,也需要身着棉衣來防止凍傷。如今棉花是一種相對來説比較普及的經濟作物,但在古代,棉花在一定程度上也算得上是奢侈品,甚至有些朝代都沒有辦法去使用棉被。據相關資料顯示,宋朝以前便沒有棉被,那麼那時的古人是如何抵禦嚴冷的冬天呢?宋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季怎麼禦寒?佩服古人的智慧
宋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季怎麼禦寒?佩服古人的智慧

相關資料顯示,宋朝之前沒有棉被,因為棉被的主要製品是棉花,在宋朝之前,中國是沒有引進棉花這種經濟作物的。我們追根溯源會發現,棉花的原產地印度或者阿拉伯,後來棉花順利傳入我國並且開始種植。剛開始人們也並不將棉花用來禦寒,而是將棉花當作一種觀賞作物來進行觀賞。
宋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季怎麼禦寒?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宋之前人們又是如何抵禦寒冷的冬天的呢?古人真的是有大智慧。我在先秦時期便有了類似於棉被的一種物品的存在,這種物品被人稱為衾。這所謂的衾,相當於我們現在所蓋的一層布或者幾層布的組合體。
宋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季怎麼禦寒?佩服古人的智慧

除了衾以外,古代人們所使用的最佳的禦寒物品莫過於動物的皮毛了,比如我們看一些影視作品,經常看到一些古裝的人物穿着狐皮大衣或者羊皮大衣。但是這些狐皮大衣,羊皮大衣都是貴族人家才能使用的物品,一些貧苦人家連吃飽肚子都很難,沒有錢來購買這些物品,所以在冬天的時候,那些貧苦人家只能往自己的布被子里加入一些柳絮或者蘆花,雖然這些柳絮和蘆花並不能在一定程度上非常保暖,但是增加一些物品總比什麼東西都沒有要強一些。
宋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季怎麼禦寒?佩服古人的智慧

除了用蘆花和柳絮之外,古人還會用一些乾草來鋪牀,這些乾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那些窮苦人家會選擇豔陽高照的天氣,將乾草拿出來曬太陽,乾草吸收太陽的陽光,等到晚上的時候,在將乾草鋪到牀上。只要厚度夠厚就可以保暖,使得古代的窮苦人家可以睡一個好覺。古人都説過年關,為何要生過年關呢?有一種説法是,因為年末世是最寒冷的時候,如果能戰勝寒冷的冬天,對於古人來説是一件非常值得慶幸的事情。
宋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季怎麼禦寒?佩服古人的智慧

這是一些窮苦人家採用的辦法,用蘆花或者柳絮又或者乾草等等,來使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温。不過古代那些富貴人家並沒有這方面的憂慮,他們可以通過動物皮草來為自己保温,他們也可以通過燒一些碳火來使得屋內的温度升高。古代的人所使用的木炭是那種燃燒並不冒煙的木炭,這樣可以使得他們減少二氧化碳的攝入,降低中毒的概率,但是古代的窮苦人家根本沒有錢購買昂貴的木炭,所以在古代出現了火炕。人們在火炕中放入一些燃燒物,這些燃燒物使得古代人所睡的牀的温度升高,使得那些人們可以度過一個温暖的寒夜。
宋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季怎麼禦寒?佩服古人的智慧

在棉花引入我國之後,從最開始的觀賞作物變成經濟作物大規模種植,使得人們可以用上棉被,棉衣。一些窮苦人家也可以通過省吃儉用為自已及家購得一牀棉被,這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説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因為大家再也不需要依靠一些柳絮或者蘆花,或者放很厚的乾草,能讓自己度過漫漫的寒夜。棉花對於中國人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棉花的種植也推動了我國紡織業的發展,也使得古代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宋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季怎麼禦寒?佩服古人的智慧

古人是有大智慧的,雖然經濟條件不發達,物資也相對匱乏,但是他們通過自己的智慧,使得自己可以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古代的那些人們也會幫助其他人,如果自己家有一些舊衣服,舊被子,也會送給那些需要的人們,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古人之間的感情非常的深厚。
宋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季怎麼禦寒?佩服古人的智慧

我們瞭解古代棉被的發展,瞭解古人取暖的方式,也可以在反思我們現代生活的便捷,從而感恩如今的生活。正是那些前輩的研究和發展,才使得我們有了如今便利且舒適的生活。研究古人的一些生活方式,一些改變困境的方式,也可以使我們更加了解我國的歷史,更加具有歷史情懷。
參考資料:《賣炭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5 字。

轉載請註明: 宋朝之前沒有棉被,那古人在冬季怎麼禦寒?佩服古人的智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