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報:《愚公移山》是一篇諷刺故事嗎?

  因為“堅持不懈人定勝天”的寓意本來就是後人附會的。

  斷章取義的行為都是耍流氓,愚公移山並不是單獨的一篇文,而是道家經典《列子》(《沖虛至德真經》)第五卷《湯問》這篇文裡的一段話,而《湯問》這篇文,通篇都是萬事萬物,有極無極,物之鉅細修短同異的討論,是相關道家哲學思想的思辨。而愚公移山這一段,是關於“以天地為一朝,億代為瞬息。”的時間觀之辯,壓根和“堅持不懈”沒有一丁點關係。


 

  看愚公這一段的上下文就知道了,愚公這一段的上文是商湯問夏革:事物的大小,長短,同異是如何體現的。夏革舉了好幾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說事物的大小,先說了龍伯國人釣走了馱著海外仙島的大鰲,造成員嶠和岱輿兩座仙山沉沒於大海,億萬仙人流離失所,對比了僬僥和諍人非常小來說明大小之辯。接著講了以五百歲為一季的冥靈和八千歲為一季的大椿樹,對比朝生夕死的菌芝來說明時間的長短。然後講了鯤和鵬本身的相互變化,對比因為觀察者自身狀態的變化而顯得不同的焦螟來說明事物的同異。最後得出結論,事物有各自存在的狀態,觀察者侷限於自身的狀態而無法確切的知道其他事物的大小長短和同異。(“生皆全已,分皆足已。吾何以識其鉅細?何以識其修短?何以識其同異哉?”《列子 湯問》)

  接下來就舉了愚公移山的例子,透過愚公和智叟的對比來說明時間觀不同的人對於世界認知的不同。歷來各家的注、訓、解也都寫得很明白,這段的實際含義是:愚公的時間觀尺度很大,是一個“以天地為一朝,億代為瞬息,忘懷以造事,無心而為功”的合乎道的人(晉 張湛《列子注》中對愚公的註解,按照考據學的觀點張湛是《列子》一書的實際作者),這句話意為在愚公看來:“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這件事在夏革所言的“無極無盡”的宇宙裡,只是一瞬間的事,即萬億代子孫來移走大山不過是一瞬息的事,而智叟是一個“期功於旦夕”(晉 張湛《列子注》),只能看到人的一生這樣一個無比微小的時間尺度的俗士,其所見無異於朝生夕死的菌芝眼中的世界。以此對比體現出愚公契合於道,智叟累乎於形的道家思想。最終作為“天”的代表的“天帝”出面派神挪走大山,迴歸了道家“合於道,順於天”的理念,“帝感其誠”的“誠”指的並不是被什麼堅持不懈的精神的感動,而是指天帝對愚公合乎於道,不惑於物的時空觀的讚賞:“去其有形之弊,帝感其誠者,造乎不形之妙。”(宋 政和,見《沖虛至德真經四解》)。

  通篇和“做事有毅力,有恆心,堅持不懈,不怕困難”沒有絲毫關係。之所以被誤解顯然是望文生義的結果。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35 字。

轉載請註明: 知乎日報:《愚公移山》是一篇諷刺故事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