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收藏這個話題在中國說了很多年了,但大家還是不太清楚它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一張普普通通的照片,網上看起來,不過幾百畫素乘幾百畫素,看起來沒什麼稀奇,居然要幾萬一張;而看起來又漂亮又大張的照片,我們就說影樓婚紗照吧,你拍下來,還有人伺候著,才幾千塊錢呢?攝影的價值到底怎麼確定,作品的價值到底怎麼確定呢?我們先來談一些預備知識。提起暗房,大家想到的關鍵詞是什麼,傳統、手工、懷舊?而現代真正專業暗房的樣貌是這樣的:
專業暗房,是以出品美術級的大型製作的黑白銀鹽照片為業務的。比如說我在法國的師傅Geneste先生,他的暗房是以接美術館、博物館的訂單為生的。中國大眾的記憶中,暗房就是一個小小的紅燈,特別簡陋的房間,粗糙的材料,粗糙的方法。我後來見過六月影會的一位攝影家,他當時拍下了中國四五運動時的場景。他用土製暗房做了一本書,直接送給了鄧小平,表達了人民的呼聲。他的暗房粗糙到什麼地步呢,就是一個小小的土製放大機,一個盆子裡倒顯影,一個盆子裡倒定影,能顯出來就行。但是這樣的攝影也仍然上達了鄧小平。造成了政治影響。實際上,在80年代以前,暗房與攝影一樣,都是隻屬於國家的特權。在80年底之前,個人無權攝影,無權制作影像。因為拍攝是一種政治權利。這就是我們剛才為什麼說,攝影是一種政治權利。它從一開始就是被國家壟斷的。一起壟斷的,還有裝置和技術。所以在中國,由於物料、技術的匱乏,以及簡易暗房假設之簡單粗糙,我們往往以為暗房是一間小黑屋,開一個很小瓦數的燈泡,用非常粗糙的方法制作一些非常粗糙的照片。這個印象是與攝影在中國的普及歷史有關的。實際上,在80年代以前,暗房與攝影一樣,都是隻屬於國家的特權。在80年底之前,個人無攝影,無權制作影像。因為拍攝是一種政治權利。在80年代之前,全國是隻有極少部分新聞單位有相機、有暗房。暗房師是一個非常專業的職業,比如今天比較出名的行內的師傅,有中國青年報的張左師傅,那就是老一代暗房師傅的代表人物。就是張左,製作出瞭解海龍那張著名的希望工程的照片,《大眼睛》。我曾經遇到過一個計程車師傅,他年輕的時候非常喜歡攝影。但是拍了之後,印不起。在當時製作一張照片,等於普通中國人半個月的收入。與此同時,世界上在發生什麼呢?請看一下下面的照片:
這是杉本博司在上世紀80年代的作品。這副作品的體量有多大呢,我2013年在佩斯畫廊看到了放大後的原作,大約是一平方多米的體量。為了解析這部作品,我專門在過曝上寫過文章,分析它的灰度變化與音樂上的對位法的關係,以此來說明灰階的度與音樂的相關性:上半部分的灰,在陰鬱與明亮當中不斷跳動,形成了高音中的變化;而在下半部分,灰與黑不斷地跳動,形成了低音部的變化。整張作品非常嚴格地遵循了對位法,但是又打破了對位法:因為它並不存在敘事性,它是對音樂上的對位法的現代演繹。(詳見:暗房記· 黑白灰調性的起點和終點)放張照片很簡單,但要拍攝、放製出這樣的照片就非常了不得了。2013年與杉本博司見面時,我問過他關於《海景》的問題:從開始拍攝海景,到製作出第一張你認為滿意的海景照片,你花了多久?杉本博司的答案是五年。朋友們,說白了,大家的智力都差不多。為什麼杉本博司這麼聰明、優秀的人,在這張照片上也要花五年時間呢?其實就是不斷地尋找恰當的場景,材料的實驗,技法的突破。它不是你眼前看到的一張幾百畫素乘以幾百畫素的東西,它的體量有一個半平方米的東西,比小孩還高。裡面任何一點細節出錯,就會使整個照片不和諧,就會失敗。《海景》就是得花五年時間才能做出來。這麼大體量的作品,它的暗房需求是什麼呢。
上面這張照片,就是微博上一位朋友分享出來的在探訪杉本博司的暗房。我們可以看到,不僅非常寬敞、明亮,而且它就是為做大體量作品而設定的。在杉本博司背後的牆上,釘著一臺8x10英寸底片用的大型放大機。他的整理和收納習慣也非常好,無酸作品櫃,同時用樣片放在櫃子上面。
杉本博司的作品,在他剛剛出道時,大約也就四位數美金一張。我在一位朋友家裡看到過他的原作,很小一副,這位老師不肯告訴我價格,只說很便宜,是90年代初他在美國時買下的。今天已經是天價了。藝術品的價格啊,不是一年年積累漲起來的,不是明年你拿到市場上去賣,就一定能漲一倍。它是與藝術家本人受認可的程度直接相關的。當藝術家受認可度直線上升的時候,作品可能會突然猛漲。這和藝術家本人息息相關。杉本博司在上世紀90年代的名聲越來越大,一旦有資本的力量開始進入,一旦他開始進入拍賣這樣的三級市場,他的價格自然越來越高。有些藝術品投資者,他一定要看到市場在漲,他才肯買。但其實,好的作品永遠是需要你的鑑賞力、對市場的熟識度為依據的。追漲是一種保險的辦法,但不是唯一辦法。因為追漲,永遠是走在了市場後面。走在市場前面的人,才是真正吃到肉的人。為什麼呢,我來說一個例子。2011年,我在世界上最大的攝影展之一,Paris Photo看展的時候,看到了美國攝影家戴安娜·阿勃絲的作品。我覺得很詫異,因為那些作品顯然印得並不太好,對我來說,我是不會買的。但是在Paris Photo上仍然是天價之一。我當時就問那家畫廊的老闆,他們拿到了多少Diane Arbus的原作。老闆說,太多了。他們是主要做Diane Arbus的畫廊,從一開始就囤積了N多她的原作。一直賣了幾十年!這就是傳統的畫廊業的生意。畫廊主像掘金人一樣,猛力挖掘,撲金礦,撲準了,幾十年都做這一個金礦的生意。這就叫做一級市場,所謂一級市場就是直接與藝術家接觸的市場。等到公眾、大家能接觸到時,已經是二級市場(畫廊對大眾)或者三級市場(個人對個人)上了。他們拿到一手的Diane Arbus的東西時,價格往往非常低。因為這些藝術家在不被承認時,往往生活在非常貧困的境地。同樣故事裡,還有比如尤金·阿杰特(到死才被美國人發現),等等。大家現在一談起藝術史上的人,往往以為他們是大藝術家,價格那麼高,肯定活特別好。其實不是。好多藝術家活著的時候窮困潦倒,如果男藝術家性格倔強一點,經常像個流氓;女藝術家呢,反正你肯定不會娶。和我們中國人要求的正常人相差太遠。這些人經常活在很邊緣的狀態,窮困潦倒。直到死了,才突然被認可了,這也不是什麼怪事,因為人死就蓋棺定論,留給活人的東西,既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了。這時候,人們才敢放心追認他的價值,這很正常。
黛安阿勃絲和她的作品如果藝術家要在活著的時候就賣出去照片,那可是相當困難的事。今天,日本的時代畫廊是日本特別重要的一家攝影畫廊,他們的老闆就是在羅伯特·佛蘭克仍然只有一點名氣的時候,花一筆錢買下了大量羅伯特·佛蘭克的照片。在那之後幾十年中,這筆投資的回報持續地回報著時代畫廊。日本的Zeit Photo成了個傳奇。這說明什麼呢。要麼,你特別有眼光,敢於在這些人活著的時候,就往他們身上扔錢,買大家不知道有什麼價值的東西;要麼,你就得特別猛,懂行,在藝術家剛死,餘熱未退的時候,猛搶一批東西;你如果搶到了,那之後幾十年就不發愁了。
羅伯特弗蘭克作品我當然是鄙視第二種方法的。不光是因為這是在吃人,還因為這是在利用公眾。在這裡給大家看個藝術界試圖複製“再次發現梵高”的模式,想要達到這種成功,結果裝逼失敗的例子。(詳見:過曝|Vivian Maier教給我的那些事)為什麼同是黑白攝影作品,價格差異居然那麼大。從幾百塊一張,到十幾萬、幾十萬一張。為什麼?剛才我們指出了一個問題,就是作者本人與他作品的關係。接下來,就是社會認可、歷史認可的問題。照片值錢,是因為藝術家們的創造值這個價值,同時社會與歷史認可他們值這個價值。而不是因為他們本人有什麼魔法。Vivian Maier是典型的藝術界透過“發掘另一個梵高”的方式向大眾推出的攝影家。她的作品現在在全球依然賣的很火,但是,過了三年,仍然沒有進入攝影史,我們基本可以認定她幕後的推手已經失敗了。
同樣,你的婚紗照,是不會受到歷史認可的。你用再好的數碼相機拍出來的照片,也是不會受到歷史認可的。這和你機器好壞沒關係。所謂藝術,如果是相機好,照片就好,藝術水平就高這麼簡單,那就太好了。我趕緊買最貴的相機就得了。人活著,不是靠消費最貴的相機來說明自己的價值的,而是靠創造,靠生命的力量,靠這些力量最終體現在作品上。照片值錢,不是因為藝術家們有什麼魔法。沒有,我們全都一樣。我們都只是普通人。接下來這一張,是日本攝影家森山大道的作品,他今年80多歲,已經拍了一輩子了。我在巴黎見過這副作品原作銷售,小小的一副,不記得有沒有限量版號,大概是幾千歐元。為什麼森山大道一張小照片,可能連限量版數都沒,就要賣幾千歐元?原因很簡單。森山大道與其他攝影家一起,重新定義了日本攝影。這是日本攝影的代表人物,就是在他那一代人裡,日本攝影在國際上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認可日本攝影從此與西方不同,獨立了。一副小照片幾千歐元,很簡單,是在認可森山大道先生幾十年努力為社會所做的貢獻。
今天,中國的攝影家們,要說對社會的貢獻,可能也只有老一代攝影家們起到過這樣的作用。比如說解海龍老師的《大眼睛》,那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攝影作品了。它的價格能上幾十萬,就是因為它的社會貢獻。你能找出另外一副作品,能夠代表90年代時大家對希望、對脫離貧困,對知識的渴望嗎?沒有。所以就是《大眼睛》了。
看了上面那些照片,大家可能會發現,每張照片的體量、樣貌、背後承載的東西,全都不一樣。即便結果都是一副黑白銀鹽照片,它所代表的東西也完全不一樣。我們先不談特別複雜的社會、歷史這些東西。我們接著來談一下黑白的美術內容。大家都看到了,每一個黑白攝影家,他們的作品的樣貌全都不一樣。這裡面有幾個原因:1.黑白攝影中,其實充滿著美術元素。黑白銀鹽攝影更像是一種版畫的分支,因為它從原理上來說,暗房的過程,是把一張底片上的負像轉化為一個正像。版畫收藏者們可能會明白,同樣一個版,印刷的手法不同的話,每一張都不會相同。也就是說,大家以為它是攝影作品,那就應該是相同的,但其實不是。每張都有不同。其實每一張都是一個單獨的作品。2.黑白銀鹽攝影中,作者手放,具有更高的價值。之前我們說了,攝影師與暗房師,是兩種不同的職業。人一天只有24小時,這24小時用來拍照,你就是攝影家;這24小時用來放大和製作照片,你就是暗房師。很少有人能連同拍攝、暗房一起做下來。如果一般的攝影作者來做,他做的暗房作品很可能都是慘不忍睹的。因為如果人人能做暗房的話,暗房師傅還怎麼生存呢?答案就是這麼簡單。結合上面我們講過的內容,在黑白銀鹽收藏的歷史上,一副作品要達到具有收藏價值,必須具有下面幾個特點。1.作者特質極其突出,以至於進入了攝影史(或者即將進入攝影史)。比如尤金·阿杰特,就是生前窮困潦倒,結果他的成績太突出,攝影史必須收留他。他的原作在今天你簡直別想買到,都是博物館藏品。2.作者手放原作具有最高的收藏價值。如果一副原作不是作者手放的,那就需要是作者本人監製的。手放原作,指的是由作者本人在暗房中放大,並且認可的原作。剛才我們說了,暗房過程,其實是一種類似於版畫的製作過程。由於底片是負片,所以作者需要按照他的意願,將一副作品製作成正片,也就是最終呈現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作者的手法至關重要。他一個人,決定了整張照片的灰度、對比度,也決定了整張照片看起來的樣子。有美術功底、暗房經驗的作者,他所放制的照片,將完全體現他個人的風格,這個不同體現在他的灰階、光影處理上。我二十幾歲的時候,一家巴黎畫廊的經理特別喜歡我的作品。他非常熱忱地引薦了畫廊的老闆。但是畫廊老闆看到我作品後,他只說了幾句話。其中,1,你要和你的暗房師好好學習,學到他所有東西,然後再來找我;2,你可以賣給我,但我只出xx歐元一張。國內攝影師可能還沒有遇到過這麼嚴苛的畫廊標準。就是在這個畫廊裡,這次見面中,同時遇到了在這家畫廊展出的尾仲浩二先生。他的原作的黑色給了我極深的印象,那種美在電腦上看網路圖片、甚至看印刷品,都無法帶來。在黑白銀鹽的世界裡,有一套非常老套、非常嚴格的傳統。這套傳統背後,是一個充斥著老錢的資產階級品位的世界。這個世界在今天中國,還沒有形成。大家還處在認為鳳凰傳奇最好聽的階段,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我們沒文化,但是有錢。有錢我們都買樓。所以中國的真正的藝術家,還沒有被市場發現的藝術家,大部分過得很慘。希望接下來十年裡,中國樓市不要倒,繼續漲,這樣大家繼續換房子,等有一天你房子換夠了,也許就該想想除了一萬一平的精裝修外,你可能還需要點別的東西來填滿你的房子。這時候我們的年輕一代藝術家可能才有機會。作者手放的價值,我們舉個例子。安塞爾·亞當斯的手放原稿,大家都知道,價值是毋庸置疑的。亞當斯是在攝影中創立了區域曝光法的人,他第一次把暗房的技術給完全科學化了。但是他的作品,價值與價格也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在他的一生中,經歷過了多次技術突破。比如《月升》、《穹頂》這樣的作品。簡而言之,亞當斯的一些名作,是有版本區分的。在他技術突破前,所印的版本,是一個價格;技術突破後大量印製的版本,是另外一個價格。市場這樣給他定價的方法,就是在完全肯定他在美術上的努力。什麼樣的東西最有收藏價值?是他在技術突破中,異常努力地探索,偶爾所得的一些作品。一旦他技術突破完成,開始大批次印製了,其接下來的作品也就沒有如此之高的價格了。8月初的時候,我以助手身份,和三影堂的暗房師傅肖日保先生一起,幫助日本攝影家北野謙製作了一批作品。1.4米乘以1.7米的體量,全靠三個人在十天裡製作。北野謙先生這樣的大幅作品,一張在HK的MEM畫廊的價格是十幾萬港幣。就是靠我們三個人不停地勤懇工作,才得以完成的。這是完全靠北野謙先生作為作者的眼光,以及他的現場操控力,才能完成的。我只是打了個下手。這樣的作品,就是暗房原作。攝影家本人就像導演一樣,現場指揮,與工人們一起現場製作。這就是黑白銀鹽收藏中至高的藏品。
如果一個人被攝影史認可,同時,你又看到他的手放原作的話,而且是他最早一批的東西,別懷疑,趕緊收。中國攝影史上有一些至今仍然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被大眾認知、認可的人,比如攝影家莫毅先生。我前段時間看到了他的書,非常震撼,描寫了1990年前後,中國人麻木、痛苦的狀態。他在那個時期,放制了大量的照片,非常簡陋的暗房條件下,放製出了許多作品。那些作品是他個人靈魂所在的地方。有好幾箱,被法國人高價買走了。
莫毅作品這裡面出現了一個更為重要的概念:一時、一地的整套作者手放原稿。之前我們談到的,都是作品的歷史價值、美術價值。歷史價值和美術價值如何呈現呢,靠一時一地的手放原稿來呈現。一張作品,也許說明不了問題,但是一大套作品,幾百張上千張,就能說明作者整個的狀態,包括技術能力、靈魂的狀態、美術的能力,等等等等。法國人精明得很。他們是絕不會當冤大頭的。為什麼莫老師銀鹽黑白原作具有這麼高的價值?很簡單,因為中國攝影史缺了莫老師這個人,就不完整。而他賣出的那一批原稿,完全記錄了他本人在影像藝術上的努力,對社會的感知,以及作為一個藝術家的靈魂。凝聚著一箇中國人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作為一個覺醒了的中國人的苦悶、壓抑、彷徨、痛苦。所以,大家不要只把一張攝影作品當作一張攝影來看而已。它背後,凝聚著大量不可見的東西。正是這些不可見的東西,在塑造著它的價值與價格。你要搞明白,就得去了解這個歷史、瞭解藝術家、瞭解銀鹽暗房到底是在做什麼。否則就只能在三級市場搶市場價格最高點的作品了。那也沒什麼大不了,更穩妥一點而已,別人已經都替你挑過了,藝術價值已經非常確定了。只要那時候你買得起就行。暗房是個非常苦的事,即便再有能力的老手,也都需要如臨大敵,因為誰都不知道今天一天的工作,能出什麼樣的東西。但銀鹽手放原稿,一直到今天,還是處在一個不可替代的位置上。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不可取代。我發兩張大家體會一下不同,就明白為什麼暗房裡有那麼多挑戰了。兩張是同一張底片印製的
第一張,是《在人間》這本書用的原稿。這一整本書,是極其暴力、壓抑、沉重、空虛、灰暗的。這些作品是我在2009年到2010年拍攝的,2012年製作的。但是第二張,是我與2014製作的,在重新制作的時候,我整個人的狀態從《在人間》裡的極度暴力裡回到了灰暗,壓抑,和一些輕微的希望。而且它是與下面這些照片在一起的:
這一張裡,我用紙底的黃色代替了白,用淺灰與深黑配,馬上整張作品就顯示出升騰起的光芒。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每一張暗房原作背後,都是作者的靈魂。這是數碼列印技術,數碼攝影技術,無論如何也無法取代的。如果你買一張照片,僅僅為了當做裝飾品來代替牆紙,那麼列印無可厚非,因為它相對廉價,而且對攝影家來說,更為可控。皆大歡喜。但是黑白銀鹽手放的內在價值,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當你收藏一套黑白銀鹽手放的影像作品時,你收藏的實際上是這個作者,在某一時刻,某一地,因個人的靈魂的變化,而產生的碎片。作者以燃燒他的靈魂的方式,獲得了這些實體化後的碎片。它們表現了作者靈魂在一個時代裡的樣貌,這才是這些作品的價值。所以,各位收藏的時候,如果有這個認識的話,你們的收藏就不僅僅是在追逐市場漲跌。而是真正的體會到了另一個人的價值,體會到了時代與藝術的價值。如果這個作者有幸被歷史認可,進入攝影史,那麼他的價值就成為了整個人類歷史的價值的一部分。由於大眾基本都在二級市場上,很難接觸到實地工作當中的藝術家。如果遇到,說不定你也不敢認可。這就是大家都在追漲,但其實也許收藏價值並不如意的原因。因為當你不是專業收藏者的時候,你眼裡是看不到金子的。欣賞和收藏藝術,要用尊重的心去看待真正的金子,否則你眼裡看到的都是漲幅和跌幅,T線圖,徒然給自己增加痛苦。那就完全違背了藝術收藏的原意了。好了,我們這次就分享到這裡。在這裡,非常感謝,也非常感激曉勤老師(C小姐)給我這個機會。曉勤老師非常厲害,在為大家做這麼多普及的工作,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努力。今天和大家講的,就是我們這些實地工作當中的藝術家的經歷、看法與工作,也希望能給大家的藝術品收藏做些參考。再次感謝藝術維C的大力支援。過曝即將組建成立商業公司。我們都希望做改變未來的事情,那就從今天開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