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广军功赫赫,为什么却很难封侯呢?

历史上李广做的破事太多了,暂且不提他的人品,讨匈奴他打过什么胜仗?提的这次杀敌过当,赢了吗?赢了才有军功,战略上赢也行,这种情况他是功不抵过,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李广战败了那么多次汉武帝那脾气没杀他就不错了。我甚至不知道汉武帝为什么让这么一个屡战屡败的人当了那么久将军,也不明白那么多文人会喜欢李广,就因为李广老资历但没封侯?
历史上李广军功赫赫,为什么却很难封侯呢?

其实李广每次胜都是惨胜,起不到威慑的作用,虽然也有“飞将军”的称号,不过对敌作战,要有打一次震慑住敌人的效果。霍去病的打法有点屠部落的感觉。杀光几个部落,这时候敌人就不会盯着你的战损比了,能震慑住敌人。李广迷路那个运气不好?还是行军布阵没注意方式?几万人迷路,从军队角度,确实贻误了战机,为将者确实有责任。当然也跟那时候条件不好,大漠里不好找方向。不过另一个方向的是卫青还是谁来着,他没迷路。带兵打仗,行军布阵,后勤给养,士兵士气,装备物资,一个统帅都要顾及到。
历史上李广军功赫赫,为什么却很难封侯呢?

李广战绩非常一般,不是战败就是扑空,如果不是生在有钱人家当年出雁门一役就被斩首了。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拿着农耕文明的视角看游牧文明。游牧文明在古代的一大军事优势就是全民皆兵,且皆职业军人。基于骑射打猎的经济体系的部落和种田的村子可完全不一样。一个汉朝村子多数农民都是没摸过兵器的。但是匈奴男子多数应该玩过弓。骑兵屠村和骑兵战部落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史书上对李广的正面描写集中在小规模战斗的。兵仙韩信评价刘邦带兵不过十万,自己则没有上限。
历史上李广军功赫赫,为什么却很难封侯呢?

不知道如果韩信见过李广会给多少?应该不超过一万,也许只有几百也未可知。李广李将军。生不逢时,命运玩笑导致的悲剧。李将军的弓马骑射,在汉将中是一等的。但是,他生在了文景,战乱已经平息,休养生息是新的时势。每当读到李将军陪皇帝游猎时那句话,就是最好写照:“若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万户侯是不成问题的。”有着一身的本事,与匈奴边界对抗他自然是前锋之将。只能说,李将军是将才,擅长冲锋陷阵,冲杀突围,而战略眼光和战术意识还是欠缺。汉武帝拿四万骑兵各人领一万去试水,这件事情,可以看作两个人运势的分水岭。卫青是外戚近臣,从此战立下大功,又使霍去病经历了最初的试炼。
历史上李广军功赫赫,为什么却很难封侯呢?

而李广,还是埋头苦干,加上他的老资历和名声(飞将军的名号是被匈奴人认可的,不然你认为为什么派重兵去围他?),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去了。至于他险些被俘,又成功脱险,更是让人擦着冷汗看完。我要说,汉朝的军法不是儿戏,如果没有拿钱出来赎此罪,那么他剩下的不仅仅是被整,甚至可能送命。年轻将领登上舞台,而长期驻扎外地的边将李广也只能慢慢的退居下来。以至于它自杀后,原本以为能有个追封。可这个机会也因为李陵的投降原因而彻底没有了。一个卫律,一个李陵,汉朝与匈奴的对抗就这么僵持不下了。卫青呢?出身卑微,但是他是近臣,有机会与汉武帝走得更近,相比当时的望族公孙氏,他是起步阶段,却是真正的潜力股。
历史上李广军功赫赫,为什么却很难封侯呢?

李广根本无法跟汉武双璧相提并论,差太远了,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军功。李广数奇,是汉武帝认证过的,这也从侧面证明,李广确实没有战功,个人武力值还行,带兵主动打匈奴,就是打不赢,给了你那么多次机会,你都不行,哪个领导还愿意用你。最后一次出征,武帝都不愿意让李广出征的,嫌他运气差,结果他果然就不听命令,迷了路。总之,就打内战而已,常规作战,李广可谓是员悍将;待在城里,防守匈奴进攻而言,李广算是适当;主动出击,骑兵战匈奴,李广也就单兵作战还能夸两句。也就是李广是个文化人,被同样世袭的史官太史公美化了而已。
历史上李广军功赫赫,为什么却很难封侯呢?

初次作战,四路大军,一路全灭(李广,后拿钱赎买,罚为平民),一路损失七千人(公孙,拿钱赎买,罚为平民),一路白跑一趟(公孙,无功无过,相抵),只有他立下功勋,从而成为皇亲,外甥又是汉武帝最看好的霍去病(后期的战功远超李广),加上上林苑射杀事件。可以看出,汉武帝心里的天平已经倾向了卫家和霍家,李氏家族的威望已经不足以使汉武帝平衡处理这件事情。总结,我认为,这是命运的玩笑,时代的悲剧。太史公,也成为了其中的受害者。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35 字。

转载请注明: 历史上李广军功赫赫,为什么却很难封侯呢?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