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有那么多优秀儿子,他千挑万选,为何最后选平庸的嘉庆为储
咱们先来说乾隆儿子们死得太多的事。
乾隆一生有17位皇子,嘉庆的条件不算好,他排行15,前面有14个哥哥。
清朝后宫是个极为看重出身的地方,这些哥哥们的生母不少出身显贵,而嘉庆的生母令妃只是汉军正黄旗出身,地位不高,因此拼生母他处于劣势。
另外,这些哥哥们各有所长,比如皇五子永琪,乾隆就公开说过:“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语、蒙古语、马步、骑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
这也是为何在嘉庆被乾隆写在立储密诏之前,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着墨的原因,一个不被看重的皇子,那是相当没有存在感的。
不过优秀而贵重的哥哥们都不受皇天眷顾,为什么这样说呢?
起初,乾隆想效仿汉族有嫡立嫡的的继承制度,立嫡子为储。
乾隆的嫡子有二,一个是皇次子永琏,还一个是皇七子永琮。永琏活了9岁,永琮只活了不到2岁。这两个嫡子都曾被写入秘诏,但天命不济,夭折而亡。
此后乾隆也曾考虑过皇三子永璋和皇五子永琪,但还没付诸行动,这两人就先后病死。
除了被考虑的这几位皇子外,还有几位病死或夭折的皇子,一共就有8位皇子去世。
对于乾隆来说,这是悲哀的事情,不过对于嘉庆来说,这就不能算是坏事了,如此一来不光竞争对手少了,他的排位也靠前了,但想要成为接班人,机会依然渺茫,为什么呢?
此时的清朝四方平定,一派盛世之相。
没有争战,嘉庆就没有机会获得军功。
自雍正建立秘密建储制后,皇子们便不再过早参与朝中事务,这样嘉庆也没有机会捞政绩。
乾隆出巡不像康熙,康熙每次都要带皇子出去长见识。乾隆不一样,他带着后宫嫔妃,王公大臣,从《清史稿》的记录中,几乎看不到他带皇子出巡,因此嘉庆没有机会随驾。
所以,嘉庆在乾隆面前,仍然很难有存在感,想成为接班人,机会自然渺茫。
转眼到了乾隆三十八年,这一年乾隆63岁了,立储的事再也不能拖了,而此时还活着的皇子除了2个过继给兄弟的,还剩下4 个皇子: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嘉庆)、皇十七子永璘。
四位皇子都是庶出,就看哪位更贤能了。
皇八子永璇诗写得好,画也画得好,可他就是一派玩世不恭的样子,成天游手好闲,不好好工作,再加上有足疾,种种原因让乾隆对他很不满意,自然他就被淘汰掉了。
皇十五子永瑆书法搁在清朝前三百年都得评前五名,可这位受汉文化影响太深,一副名士作派,反而厌憎老祖宗的骑射,气得乾隆骂他忘了祖宗根本。不仅如此,他还超级抠门,成天带头喝粥,就是为了省钱,显然他不具备做皇帝的气魄。
皇十七子永璘不学无术,胸无点墨,再加上他年纪不大,也不能做为继承人选。
那么嘉庆呢?
嘉庆在做皇子的36年中一直很本分,就算到了后来只剩下4位皇子时,他也没有耍权谋,他怎么做的呢?
他安分守己,好好学习,做人做事中规中矩,因此从小就没有给乾隆留下不好的印象,但也由于他各方面都不算差也不算好,也没给乾隆留下好印象。
不过,嘉庆有一样让乾隆很喜欢——恭顺。
为什么乾隆喜欢这个呢?
原来乾隆早在登基时,就曾许下承诺:“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元六十一载之数。”意思是说他在位60年,就一定要把皇位传给后人。
乾隆63岁时,身体综合素质还非常好,因此他打心眼里是不准备在执政60年后,就将皇权交出来,而嘉庆的恭顺让他看到,就算自己把皇位交给他,但是皇权依然可以把持在自己手中,他绝对不可能像历史上的那些不听话的皇子们为了皇权造宫变啥的。
因此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将嘉庆的名字写在了传位秘诏上,将他定为了接班人。
事实证明,乾隆果然没看走眼。
乾隆六十年,乾隆遵守承诺将皇位禅让给嘉庆,但朝中大事依然由他定夺,嘉庆只能陪侍在侧。
在《朝鲜实录》中,朝鲜使臣就说过:“(嘉庆)侍坐太上皇,上喜则亦喜,笑则亦笑。”又说在赐宴上,“(嘉庆)侍坐上皇之侧,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
在《清史稿中》也提到嘉庆“初逢训政,恭谨无违”。
也正是嘉庆这份“恭谨无违”,让乾隆又做了4年把持朝政的太上皇,直至病逝,嘉庆才平稳地接过了皇权。
由此可见,聪明的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一方面是因为他实在高寿,活到最后能选择的皇子不多,且都各有缺点,不得不选择最为中庸的嘉庆;另一方面也的确是因为嘉庆中庸,对他“恭谨无违”,让他深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