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喊冷也没用 南方不该集中供暖 2015.11.19日

由 慕容亦凝 发布于 综合

  【导语】

  新一轮寒潮即将到来,社交媒体上的南方网友又开始吐槽、抱怨起暖气问题。今年,连新华社也参与了进来,并表示“南方要取暖已成社会各界共识,分歧在于集中还是分散”。

  分散取暖在南方一直存在,无论是烧煤的炉子,还是电暖气、空调以及壁挂炉等。南方人抱怨最多的还是不能像北方一样享受集中供暖。2013年底,微博上一份9000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83141人支持南方集中供暖,只有6928人表示反对。

  其实,北方的集中供暖早已不是人们印象里的福利大锅饭了,南方如若要学习北方,不仅要承受一定的经济代价,还要面临环境、能源、供热效率等一系列问题,帐算下来,南方集中供暖既没必要也不应该。

  ●南方冬天到底有多冷?

  在很多北方人的印象里,南方的冬天是很暖和的,从气温上看确实如此。

  北方地区冬季的总体气候寒冷干燥,东北地区与西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保持在0℃以下,并长期处在-10℃左右;而华北地区的冬季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而南方省市的冬季平均气温明显较北方要高,不过最寒冷时,长江流域的气温一样会降至冰点。

  虽然平均气温看起来更高,但南方的相对湿度也更高。相对湿度,指单位体积空气所溶解的水与其最大限度可溶解水的量的百分比。相对湿度与体感温度存在反比关系,相对湿度越高,体感温度越低。从人体感受的角度来看,相对湿度每上升十个百分点,人体的感受温度降低1℃。

  以上海为例,1月、2月是上海最冷的时候,平均气温为3-5℃,相对湿度达到60%,而北京冬季的相对湿度多数时候都是20%左右。照此推算,上海人实际感受到的温度只有0℃左右。

  ●为什么南方没能像北方一样集中供暖?

  南方的冬天也不是都暖和,可当年划强制集中供暖区的时候,为什么把南方给漏了呢?

  中国的集中供暖制度始于20世纪的50年代,参照当时苏联的模式,初步建立了住宅锅炉供暖体系。由于当时经济水平落后,能源紧缺,节约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优先考虑气候寒冷的北方地区。根据前苏联的气候计算方法规定,室外温度5℃以下定义为冬天。因此,只有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不过这些地区的普通市民,绝大多数也是到上世纪90年代旧城改造以后,搬进楼房才有了冬天集中供暖的生活。此前都是靠生炉子熬过冬天,所以北方冬季一氧化碳中毒的事情时有发生。

  ●北方集中供暖并非福利,价格也不便宜

  南方冷,就非得像北方那样集中供暖吗?先算算帐,如果集中供暖,看看南方人需要承受什么代价。

  首先是经济代价。很多不了解北方的人可能还觉得供暖是一项社会福利,到了冬天暖气自然就热了。以前确实是这样,如今一些国企的家属楼可能还会如此,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北方人来说,不交取暖费,暖气是不会热的。

  各地取暖费标准不同。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南部,每平米多为二十多元,北京是个例外,因为中心城区都已经燃油取暖,每平米要30元,温度更低的哈尔滨,每平米为40.35元。并且,取暖费是按照住房的建筑面积征收的。

  以北京为例,一套100平米的住房,一年的取暖费是3000元。而根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测算,长三角地区,一套典型的100平方米住宅,如果24小时开空调,可以维持20摄氏度的室温,每个冬季的电费支出大约在2500至3000元。而且,根本不会有人24小时开空调。如果采用天然气壁挂炉,价格比空调更便宜。

  更何况,空调或者是壁挂炉,想开就开想关就关。而集中供暖即使是申请停供,根据各个城市标准的不同,每年也要向热力公司缴纳取暖费总额20%-30%的“管道过路费”。

  ●南方没有供热管网,基础设施就是一大笔钱

  南方想要集体供暖面临的最现实问题是,城市规划时就没规划供热管网。

  城市规划师管亚锋在文章中写道:“由于南方的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没有考虑过供热系统,供热的基础设施是几乎没有的,假如未来要集中供热,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上就是政府承担不了的。城市里要建设若干个大型锅炉房,无数个小型锅炉房。有了热源还不行,还要输热管网,每条街道又要都开挖一遍。街道上有了输热管了还不行,建筑里也要有,现在南方的建筑结构几乎都没考虑这个的,还要在墙体上重新架设,这一折腾就要好几十年,没人受得了的。”

  ●燃煤集中供暖,将加剧空气污染

  抛开经济问题,谈一下很多人都关心的雾霾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北方频发的雾霾与集中供暖有一定关系,这一点现在得到了相关研究人员的证实。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大学陈松蹊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做了一个关于北京城区PM2.5污染状况的研究报告,报告数据显示,通过近5年的统计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冬季供暖会使得PM2.5浓度增加50%以上,显著地加重了冬季空气污染。

  并且,北京冬季供暖的主要能源是燃油,东北地区还以煤为主要能源,在今年供暖季开始时,爆发了PM2.5指数超过1000的“供暖霾”,一方面是因为煤燃烧产生的污染更大,另一方面很多供暖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劣质的褐煤,更加剧了污染。

  2013年7月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论文指出,冬季燃煤带来的雾霾,或许让中国北方5亿居民平均付出“少活5年”的代价。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但是雾霾影响身体健康是一定的。

  ●南方能源短缺会导致供暖不稳定

  现在南方主要使用的能源是天然气,如果用它作为供暖能源,产生的污染肯定会比煤小得多,但也有个现实问题——气荒。

  2005年,武汉市启动“冬暖夏凉”工程,要求到“十二五”末期,集中供暖要服务160万人口。该工程2008年底完工并开始集中供暖,但截至到2013年,仅能覆盖8万人,并且五年时间里,只有两年能正常集中供暖。

  一开始,热电公司用天然气做能源,但冬天气荒,无气可供导致无热可供;后来,这家热电公司用煤来供暖,核算成本后又发现,外省的煤运费居高不下,每供一天都在赔本,而且武汉作为南方城市,没有供暖补贴,亏损供暖不现实。

  ●南方的气候也决定了,集中供暖的效益会很差

  众所周知,南方的冬季空气相对湿度大,对供暖也会造成影响:一是,湿度越大空气导热性能就越好;二是,湿度越大空气的热容就越大。这意味着,同样将屋里的温度由5℃升至10℃,南方需要的热量更多。

  在潮湿气候条件下,如果是集中供暖,即使对供暖管道有保温措施,长距离的输送也会造成极大的热损失;而热量输送到室内后,不仅要加热室内空气,还要加热室内的水蒸气。

  同时,为了应对炎热的夏天,南方建筑一般通风性比较好,一部分热量还要应对墙面、门窗渗入的冷空气。所以,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其中供暖模式的损耗太大,并不合适。

  ●北方都开始放弃集中供暖了,南方还要学?

  由于集中供暖的种种弊端,即使在北方城市,很多政府部门和新建小区都开始推广自采暖或分户采暖。比如北京,自采暖房屋一个供暖季可以得到每平米15元的补贴,同时对于自采暖用气,每立方米也有0.38元的补贴。

  所以,连北方都在逐步淘汰的集中供暖,南方并没有学的必要。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除了冬季寒冷且漫长的前苏联和北欧国家外,采取集中供暖的国家少之又少,绝大多数都是分户自采暖。

  目前,南方取暖最有效的方法,一是房屋建造时要考虑保温性能,二是安装燃气壁挂炉自行采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