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精神衞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了“世界睡眠日”。
執筆:周瑤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在孩子咿咿呀呀不會説話的時候,寶媽們只能靠猜來理解他們的意思,因此每一個寶媽最終“嬰語”都能達到八級,但有時候,他們遇到了一些不舒服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時候,身體會自發發出一些信號,就需要寶媽們多多留心觀察發現異常,比如睡覺時的發出的信號。
不同時間段孩子對應的生長髮育速度不同,因此睡眠時長的要求也有區別,美國睡眠基金會(簡稱NSF)最新研究中,對不同年齡段兒童應達到的睡眠時長提出了明確標準。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3個月之前嬰兒:睡眠時長應在14-17小時;
4-11個月幼兒:睡眠時長應在12-15小時 ;
1-2歲兒童:睡眠時長應在11-14小時 ;
3-5歲兒童:睡眠時長應在10-13小時;
6-13歲兒童:睡眠時長9-11小時;
14-17歲青少年:睡眠時長8-10小時。
總體來看,嬰幼兒時期孩子的睡眠應該在12~17個小時之間,這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無論是身體還是神經系統都還在發育當中,連吃奶都確實是一件體力活,非常容易感到疲憊,因此需要更長時間的睡眠。
隨着他們的慢慢成長,對外界接收的信息越來越多,大腦清醒時間會越來越長,因此睡眠時間少有減少,但因為大腦處理信息花費的信息更多,低齡兒童睡眠時間也應在10個小時以上,好為他們充分認識世界而提供充足精力與體力。
在往後的年齡段裏,孩子開始進入學校,學業壓力會逐漸加重,睡眠質量也會逐漸變差,但由於處於成長的黃金時期,一直到青少年階段都要保持睡眠時間在8小時以上。
睡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早在2001年的時候,國際精神衞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就將每年的3月21日定為了“世界睡眠日”,正是為了提醒人們對睡眠要提高重視,尤其是在生長髮育期間的孩子,則更要保障充足的睡眠。
1、大量出汗
隨着氣温上升,天氣越來越熱,很多孩子在睡覺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會汗流浹背,有時直接被“熱醒”,很多家長會以為是受天氣的影響,或者是衣服被子太厚的緣故,但孩子睡覺出汗往往有不同的情況,有一種屬於正常,有一種則需要警惕:
①剛睡着就出汗
嬰幼兒的植物神經功能發育不成熟,皮膚含水量豐富,散熱能力差,剛睡着時,大腦又仍然處於比較清醒的亢奮狀態,運轉速度仍然較快,身體的新陳代謝系統也不甘落後勤奮工作,因此在這時脖子和後背出汗其實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只要在孩子睡前往後背處墊一塊柔軟吸汗的乾毛巾,就不會影響到他們的睡眠,1~2小時後,孩子進入深度睡眠後即會停止。通常這種現象會隨着孩子的成長,身體功能逐漸完善後消失。
②持續出汗到後半夜
如果孩子頻頻出汗一直持續到後半夜或到天亮,很可能就是病理原因所導致,通常脾肺氣虛、缺鈣或是疾病等原因造成的。
如果同時還伴有焦躁不安,易醒、醒來就哭,可能就是缺鈣所導致;
如果同時還附帶食慾不振並伴有咳嗽,則要當心是否存在結核;
如果伴有厭食、挑食、偏食、容易疲倦、神情憊懶或呆滯,就應當考慮是否是脾肺氣虛所導致。
2、磨牙
磨牙的發生原因也有多種,常見的就是吃了一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導致牙齒反射性的磨動,以及換牙期間的牙齒不適,而異常情況往往有以下幾種:
①腸道寄生蟲感染
小孩子不知輕重,有時會將一些亂七八糟的食物塞進嘴裏,因此家長不注意照看的時候,他們很容易就吃下去不乾淨的東西,導致寄生蟲感染腸道,不僅引發內分泌系統失調出現拉肚子,明顯表現還有磨牙。
②維生素缺乏
當人體缺乏維生素D時,對鈣質就無法充分吸收轉發,因此會引發佝僂病等,具體表現就有磨牙、多汗等現象。
3、打呼
有的寶寶小小年紀就像大人一樣開始打呼嚕,一些父母會覺得可愛,但其實孩子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打呼很可能都是病理原因引起的。
①鼻腔感染
如果孩子呼吸道發生感染時,鼻黏膜會慢慢的充血腫脹,而孩子狹窄的咽喉管道本就難以讓氣流通過,如果變得更加狹小,就很容易引起鼻腔堵塞,出現打呼嚕的症狀。
②扁桃體發炎
當孩子感冒時,可能會發生扁桃體發炎的情況,這時候喉嚨腫脹、咽喉分泌物增多,也會造成呼吸不暢,導致打呼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