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姍姍來遲:51歲李一男殺入新能源造車圈,欲籌30億美元燒錢

由 鈄翠娥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廖維

造車消息傳了三年後,小牛電動創始人李一男正式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12月15日,李一男攜最新創業項目——牛創新能源亮相,同時發佈英文品牌“NIUTRON”,中文品牌“自遊家”,宣佈首款產品自遊家NV將於2022年上半年上市並接受預訂,同年9月啓動交付。

在媒體交流會上,談及“NIUTRON的優勢”、“新市的目標與預期”等問題,李一男耿直回答“我答不上來”、“我沒有觀點”。

此前,外界一直將牛創新能源當做牛電科技(小牛電動母公司)的汽車項目。但在15日發佈會上,李一男就此問題表示,“兩家公司是完全分開的,品牌也是不一樣的,在這個品類上面也是不一樣的”。

天眼查顯示,江蘇牛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於2020年12月註冊成立,註冊資本4億美元,法定代表人為楊敬一。

目前,智能電動車行業前景趨於明朗,在11月份,蔚來、理想、小鵬、哪吒月交付量破萬,競爭門檻再度拔高。在此背景下,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李一男和自遊家入局造車略晚,產品發佈也有點遲,後續挑戰或不小。對此,李一男回應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只有事後可能才有答案。我們就試一試,探索一下吧”。而提到與華為合作的可能性時,李一男説,“我們肯定要探索,和領先的供應商合作。”

“我們大部分供應商已經確定了。”12月15日,牛創新能源公關部向時代財經表示,“在供應商的選擇方面,無所謂國內或國外企業,只要符合公司要求即可”。

來源 | 牛創新能源

首款產品對標理想ONE?

出生於1970年的李一男現年51歲,其前半生頗具傳奇色彩,先後經歷ICT、互聯網、創投、電動單車四個領域,在華為、百度等大廠當過“打工人”,也曾創立過港灣網絡、牛電科技等公司,其中與華為的故事以及創辦牛電科技的經歷最為人熟知。

如今,李一男已至知天命之年,卻再一次踏入創業河流,正式宣告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對於造車的門檻,李一男顯然已有深刻的認識和覺悟。

在發佈會上,李一男表示,成功打造小牛電動的經驗對做整車方面其實並沒有可以借鑑的經驗,“因為汽車的產業的複雜程度和兩輪車不是一個數量級,不是差兩個數量級,而是差三個數量級,所以説是我也想借,但實在借不過來”。

雖説在經驗上或無法借鑑,但李一男對市場、產品的嗅覺卻十分敏鋭。根據官方資料,牛創新能源公司造車立項於2018年11月,在過去三年裏,自遊家確定純電動BEV和增程式電動EREV兩種技術路線並行的方向,聚焦產品研發,開發了Gemini雙子平台。

來源 | 牛創新能源

據悉,首款產品自遊家NV為中大型5座SUV,定位高端,採用純電+增程雙平台,無論造型、內飾還是平台、操控、HMI,都是按照純電來設計的。按照官方説法,增程版實際上是電改油,是以純電為基礎平台架構的。

從網上曝光的諜照看,自遊家NV的整體輪廓與理想ONE比較接近。有業內人士表示,“理想ONE的成功秘訣,一方面在於精準擊中奶爸車空間需求,另一方面則是消費者在新能源車方面的里程焦慮。自遊家NV或有機會博得消費者喜愛,在市場層面與理想ONE存在一定競爭”。

據李一男稱,在其決定造車後,就沒再與私交甚篤的理想汽車CEO李想交流過。另據36氪報道,李一男再度創業以來,與李想“王不見王,李不見李”。

值得一提的是,或出於對李一男本人的信任,或因為小牛口碑所帶來的的影響,儘管小牛電動與牛創新能源並無股權聯繫,但有業內人士表示,“原本的小牛電單車車主或會是自遊家的潛在客户”。12月15日,有電動單車車主對時代財經稱,“對小牛早已心有所屬,它在電動單車界已積累不錯的口碑和客户基礎。”亦有電動車車主調侃,“作為電動單車屆的勞斯萊斯,小牛系的汽車可能也有點貴。”

“李一男應該可以將小牛電動的影響力帶到自遊家汽車。”對此,崔東樹向時代財經表示。

如果説,出於對“期貨”的觀望,一部分網友或消費者對自遊家的支持還停留在口頭層面,那麼已經有一部分創投機構對李一男有了實質性的認可。

時代財經從牛創新能源方面獲悉,自遊家汽車A輪融資總額5億美元,已獲得IDG資本、COATUE等全球知名機構投資。據瞭解,IDG資本此前是小牛電動的A輪投資人,而IDG資本、COATUE基金均曾投資過小鵬汽車。

30億美元造車夠嗎?

造車,不僅是個技術活,還十分能燒錢。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曾對外表示,新勢力造車從0到1第一步200億元,第二步肯定超過300億元。據公開數據顯示,小鵬汽車一、二級市場的融資金額,總數約為570億元。

與此同時,儘管當前“蔚小理”已經達成月交付破萬輛里程碑,但卻仍未破解虧損魔咒。根據測算,新勢力要達到盈虧平衡至少需要800億元以上的年營收規模。因為資金等問題,包括拜騰、賽麟在內的多家新勢力早已走向破產或破產邊緣。

不過,李一男表示,“汽車是資金高門檻的屬性,需要大概不到 30 億美金來做整個事情,牛創新能源現在大概率可以融得到這麼多錢。”那麼,按照蔚小理等頭部造車新勢力的經驗,李一男所估計的30億美元是否夠用打着問號。

除資金方面可能存在挑戰外,技術、人才、供應鏈、生產製造、品牌打造都是橫亙在自遊家面前的山頭,需要一個個攻破。

“我們大部分供應商已經確定了。”12月15日,牛創新能源公關部向時代財經表示,“在供應商的選擇方面,無所謂國內或國外企業,只要符合公司要求即可”。

“面對行業中的龍頭供應商,新勢力車企由於是從零開始,且無大型車企集團的背書。”有熟悉車企採購的人士告訴時代財經。因此,在與供應商的談判中,如採購價格、付款條件等方面可能會處於弱勢,從而導致生產、資金成本的上升,進而導致產品售價的整體抬升。該人士進一步表示,“不過供應商也是看品牌長期發展潛力的,不會一直揪着某一個車型的銷量來看”。

目前業界均認為,決定新能源汽車下半場勝負的關鍵在於智能化。崔東樹表示,“新能源汽車未來核心競爭力,主要會集中在品牌、智能座艙、用户運營等幾個領域”。但牛創新能源進軍汽車行業時間並不長,在智能化領域的沉澱相對較淺,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個問題可以暫時通過引進第三方供應商解決,同時加強全棧自研”。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華為也已經以第三方供應商的角色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在自動駕駛方面的能力非常突出,目前與小康賽力斯、北汽極狐等企業有比較深度的合作,對於未來是否會與華為合作,李一男表示,“我們肯定是探索和領先的供應商合作”。

“目前,我們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及智能座艙等都是與供應商一起做,其中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合作商是地平線。”前述牛創新能源公關部人士表示。對於全棧自研,李一男則表示,“沒有一個絕對正確的道路和唯一的方法,也不去評價是必須的還是不必須的。自動駕駛這個行業,在中國至少有 20 家公司在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全棧自研自動駕駛系統是否必要尚未明晰,但自遊家並未放鬆對智能座艙等方面的研發進程。根據官方資料,目前自遊家汽車擁有核心研發團隊接近1000人,均來自於國內外主流一線汽車公司,平均工作年限10年以上。

隨着造車新勢力越來越多,原本緊缺的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領域人才更加搶手。近日,某專注新能源行業的資深獵頭向時代財經表示,“新能源方向最大的缺口是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方面的人才,他們如今年薪普遍在40萬元以上”。有業內人士表示,嶄露頭角的自遊家在未來,或會面臨友商比較猛烈的挖角攻勢。

“至於如何留住人才,我相信大家比較注重當下的工作環境和未來發展的預期,只要這兩方面滿意了就沒問題。另外,每個個體在面對選擇時,都會比較理性,沒那麼衝動。”對於如何留住牛創新能源優秀的研發人才,及是否會有股權激烈等計劃時,前述公關部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有股權激勵方案,因為公司短期內沒有上市計劃,長期的話需要看公司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