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刷起來!
大家設想一個場景,在不考慮學習、考試內容變化的情況下,20、或30年前的高中生穿越到現在,和新時代的高中生們PK高考,結果如何?
依照筆者(超人爸爸)個人的看法,老學生們肯定會失敗,而且會要完敗,一敗塗地的那種,一點機會都沒有。
因為現在的小孩子們,實在是太厲害了。
比如我昨晚看到的一篇文章,一位寶媽給自己幼兒園的女兒從小數學啓蒙,他們使用過的工具有:數學繪本、數學思維、一年級奧數、手機遊戲等等,經過幾年時間的培養,如今效果已經初步顯現。
6歲的孩子,可以搞定1000以內的加減法,而且已經學乘法了,這個進度,應該是可以達到小學二年級水平了,而這個孩子,還在幼兒園。
在文中,寶媽把他們從小開始,幾年刷過的題摞在了一起,大概是這樣:
我盤算了一下,因為年代的限制,我上學時大家還沒有各種“曬”的習慣,從來沒把做的習題、卷子摞成一摞拍過照,所以不是很確定我中學刷的題到底有多少。
為保守起見,在題目中我説“小朋友幼兒園刷的題,可能比我中學都多!”用了可能二字。
但顯然,拿小朋友的幼兒園和我的中學去比,有點欺負小朋友,如果同時期相比的話,我可能會被碾壓成渣。
我幼兒園時,應該都是光着屁股到處跑着玩吧,小學也是隻寫作業,寫完就玩,直到中學,才有了作業以外的學習內容。
儘管如此,不用説初中,即使是高中,高三也有玩的時間,從不像現在的孩子,所有的時間都被學習、補習填滿。
記得幾年前,一個朋友和我聊天時説起,現在的小孩太厲害了,我要是現在和他們一起考試,肯定競爭不過他們,他高考比我考得還好呢。
當時,我對他説的這個現象,還停留在表面的認識,最近幾年,確實體會得比較深刻了。
雖然從進化論的角度來説,幾萬年來人的智商並沒有提高,但是通過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開始時間的整體前移,小孩子們確實顯得“越來越聰明”了。
可是,這必然會產生一個問題:是否揠苗助長?
按照心理學家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6歲孩子能算1000內的加減法,確實是在家長一系列循循善誘下取得的,而且明顯超出了她這個年齡段的水平。
但是,理論也好、經驗總結也罷,針對的都是多數人,誰也不能排除有個別超前、或落後的例子存在。
可供孩子們超前學習的科目,除了數學,另一個典型就是英語了,按照一般規律來説,KET、PET都相當於初高中水平了。
但現在,參與考試、並且報名時把官網擠癱瘓的,都是小學生。
簡單説就是,大家都在超前學。
還得要減負
在這種浪潮下,我覺得減負是正確的。
因為超前學,首先需要父母有這樣的意識,這一條要求就把很多家庭PK掉了。
其次還要有很多的時間,去陪伴、引導、鼓勵,而且剛開始的時候,送教培機構是很不靠譜的,都是父母手把手親自上陣。
這又對家長的文化水平、工作性質、家庭收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你得有足夠的錢。
比如之前看到的一個寶媽曬出的英語繪本,這麼多書,都是用錢換來的,對不對?
這樣的話,對於文化水平不高,沒有對孩子啓蒙的意識,終日忙於生計、無暇陪伴、輔導孩子,以及收入不高的家庭來説,基本在“教育軍備競賽”剛起步的階段就已經輸了。
也就是網上常説的,“輸在了起跑線”。
我們的應對措施是什麼呢?
一是小升初搖號,不考試直接升入初中,減弱超前學的作用,否則就是像以前一樣,誰起步早,誰課外補得兇,誰就能進好學校,沒意識、沒時間、沒錢的家庭,就沒戲。
二是把中高考的難度降下來,也會減弱軍備競賽搶跑的效應,對很多普通家庭來説,只要孩子不是太差,都有希望。
不過,減負也引起過爭議,就是學校減負了,很多人就要到校外去補習,負擔反而會加重。
但其實,相信我,別説減負了,就算是增負,也減少不了很多人校外補習的熱情,因為他們想爭的是頭部資源,要上名校,不論學校裏學什麼,他們都要比別人學得更多,才會覺得自己有優勢,對吧。
跟不跟?
不管是學校的學習,校外補習,還是自己“雞娃”,採取什麼樣的強度和進度,都要看家庭的經濟條件,家長的文化水平,空閒時間.
更重要的主體,當然是孩子本身。
有時候你不得不承認,有人就是在某些領域有天賦,一點就通,有人講三遍都講不明白。
從自身的條件出發,選擇雞娃的路徑,是最現實的,很多別人的做法,你看看就好,不是你想跟就跟的。
上面截圖還只是刷英語,有人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二外了,你跟得上麼?
延伸閲讀:
你所謂的“階層固化”,其實不過是中產階級的“無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