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大學公佈《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其中提到,專業學位學制3年(翻譯2年)。與前幾年招生章程對比發現,除翻譯專業外,從2024年起,深圳大學專碩學制將全面調整為3年。
來源:深圳大學官網
來源:深圳大學官網
除此之外,陝西理工大學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顯示,該校所有學科專業(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學制均為3年;大連理工大學明確專業學位型研究生學制3年;西北工業大學招生簡章顯示,碩士研究生學制為3年......
碩士三年起步,這樣的“基本學制”,未來或將成為主流?
專碩學制,越來越長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專碩招生人數以56%的佔比首度超越學碩,此後專碩招生規模持續增加,並呈現“力壓”趨勢。2022年,中國專業學位博士招生已達2.5萬人,專業學位碩士招生將近70萬人,佔比高達60%以上。
未來的研究生教育,或將成為專碩的主場。
圖源:軟科
根據教育部印發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會將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
今年3月教育部舉辦的新聞釋出會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表示,“今後發展過程當中逐步擴大專業學位研究生的佔比。”
擴大專碩招生規模,能從數量上解決“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緊缺的問題,但在擴招背景下,如何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成為改革的關鍵。
修業年限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制度,更是關係到研究生培養的整體規劃。如今,專碩學制從2年變3年,正成為一個趨勢。這背後,體現了國家對專碩的數量、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國家對專碩學習年限實行彈性化、靈活性處理,也是對研究生培養規律的尊重。
多所高校,全面調整
根據國家高等教育基本制度規定,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基本修業年限為二至三年。高等學校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對本學校的修業年限作出調整。
圖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
“彈性學制”的政策導向下,各高校內部的學制安排各有不同,但長期以來,專碩學制2-2.5年、學碩學制3年的慣例,已經被大眾所熟悉。
過去幾年,國內多所高校已經開始對研究生學制進行調整,延長專碩學制,成為了一種趨勢。
截至目前,透過對中國“雙一流”高校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查詢顯示,已有40所“雙一流”高校全面實施專碩3年學制,98所“雙一流”部分專業實行專碩3年學制的改革。由此可見,延長專碩學制已成為一種趨勢,高校正透過更長培養時間達到“厚基礎”的目的。
中國音樂學院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顯示,全日制學術學位、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三年,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四年;
中南大學明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學制均為三年,全日制研究生最長學習年限為五年;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及非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基本學習年限均為3年......
除了將全部專業型碩士的培養週期調整到3年的學校外,西南財經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廣西大學等多所高校先行在部分專業實行專碩3年學制的改革。西南財經大學專業學位法律碩士(法學)和法律碩士(非法學)學制為3年,其餘專業學位專業學制為2年;電子科技大學的金融、(全日制)工商管理專業的學制為2年,其他專業學制均為3年。
高校延長專碩學制,不但可以篩選掉無心科研、“水”學歷的考生,也能給當下“考研熱”現象降溫,在招生上實現研究生質量的真正提高。
“加時”之外,
人才“提質”更關鍵
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中國研究生招生人數達到124.25萬,比上年增加了6.60萬。而在2013年,招生人數為61.14萬。近10年間,招生規模擴大了一倍之多。
在學制延長的情況下,持續探索創新研究生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為關鍵。
比如,部分高校在釋出延長學制訊息時同步公示了新的培養方案。以河海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為例,專碩調整為3年學制後,在學分要求和課程設定上,學位課程由20學分增加至23學分,非學位課程則從12學分減少到9學分。課表顯示,基礎課程方面,原有的6門裡剔除了社會政策和社會研究方法;專業課程、人文素養課程、創新創業與職業素質課程分別在原來2門、3門和14門的基礎上添加了3門、1門及4門,創新創業類課程的學分由選修10學分更改為了至少選修6學分。
江蘇大學研究生院則於去年1月釋出了《江蘇大學研究生雙導師工作辦法》,工作辦法提出為了進一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加強科教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鼓勵教學科研團隊合作指導研究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由校內指導教師(主導師)和校外實踐指導教師(副導師)共同指導。在學校共建的聯合培養基地中進行科教產教聯合培養的研究生也由雙導師共同指導。
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不斷變化,研究生的培養也應及時回應這種變化。各校對專碩學制的“重新設計”,是為實現人才高質量“輸出”的創新之舉,也是回應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變化的重要舉措。
來源:掌上考研(綜合自教育部、研招網、軟科、各院校官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