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評 | 考研預報名不妨成為考生的報考“冷靜期”

北青快評 | 考研預報名不妨成為考生的報考“冷靜期”

據研招網訊息,2024年考研預報名開始。9月24日至27日,考生可登入“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網上報名平臺”進行預報名。考研預報名,指的是每年正式報名前,研招網會開通預報名,一方面是幫助考生了解報名流程,另一方面則是緩解集中報名造成的網路訪問高峰。兩個階段填寫的資訊均有效。已在預報名階段填寫報名資訊,生成報名號併成功交費的考生,無需在正式報名階段重複報名。網上正式報名時間為10月8日至10月25日。

對於2024年考研,有機構預測,考研報名人數有望超過500萬,考研錄取率進一步降低。去年考研報名期間,就有機構預測考研報名人數會達到540萬,但實際報名人數為474萬,而且,有147萬報名考生最終放棄考試。也就是說,去年實際考研人數為327萬,比機構預測的報名人數少了近220萬。這表明,選擇考研也需要一個冷靜的過程,預報名到正式報名也可視為考研報名的“冷靜期”。高校畢業生要對自己是否考研,結合自身情況,做出謹慎選擇,不要受考研熱潮影響盲目報考,要給自己一個報考“冷靜期”。

最近有媒體報道,一名大學畢業生,在大學畢業後的四年裡,一直在困在考研考編中,考研一戰失敗後,又備戰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研究生考試,還備戰了第一次、第二次公務員考試,以及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編制考試。這頗具代表性,考研一戰、二戰以至三戰、四戰的考生日益增多,但他們並沒有想清楚自己究竟適合不適合考研,而是“習慣了”把考研作為“奮鬥目標”。而其實,在第一次選擇考研時,就要認真分析考研適不適合、值不值得。

“適不適合”指的是自己的個性、能力,適不適合選擇讀研、進一步深造。考研“上岸”首先需要達到複試線,自己有無上線的實力,這是考生自己要客觀評估的。調查顯示,有的高校有的專業畢業生100%報名考研,然而能“上岸”的只有10%多,那很顯然,有超過80%的報名者屬於“陪跑”,他們花很多時間準備考研,不但無法“上岸”,而且也錯過最佳擇業時機;有的還因只關注考研科目學習忽視大學其他課程學習而缺乏就業競爭力,在找不到工作後,繼續選擇考研,把考研作為就業“避風港”,而他們自己也很清楚,最終能“上岸”的機會渺茫。

針對考研熱、考研錄取率因報考人數增加而降低,有不少人呼籲,應擴大研究生招生,讓更多考生“上岸”,滿足他們讀研究生的期待。這也並非理性的態度。發展研究生教育,必須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不能為滿足社會的學歷需求而擴大研究生招生,這不但會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而且會進一步刺激“考研熱”。中國研究生教育可結合學校的辦學條件以及社會對研究生人才的需求,適度擴招,而不應該考慮高校畢業生的考研需求大幅擴招,否則,會降低研究生的含金量,導致研究生貶值以及研究生就業難。

“值不值得”則是考慮讀研的回報率,在完成研究生學業後自己能否提升競爭能力,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不能盲目地認為,獲得碩士學位,就擁有更強的就業競爭力與更好的職業發展前景,而需要理性分析“考研值不值得”這個問題。尤其是,不能為獲得高學歷而選擇讀研,應從怎樣提升自己的能力,有利於未來的職業與事業發展角度來進行選擇,包括是否考研,選擇哪所學校、哪一專業。要對考研以及未來的學業、職業發展,有較為長遠的規劃。

當下存在的考研熱中有著諸多不理性因素,面對“考研熱”,高校畢業生需要“冷思考”,給自己一個冷靜期,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確立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不要把自己困在隨波逐流的考研中。

文/熊丙奇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王涵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22 字。

轉載請註明: 北青快評 | 考研預報名不妨成為考生的報考“冷靜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