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發布風險提示:理性消費 警惕網路平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
央視網訊息: 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今天(12月29日)釋出風險提示,金融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銀保監會消保局指出,一些機構或網路平臺在宣傳時,片面強調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優厚條件。然而,所謂“零利息”並不等於零成本,往往還有“服務費”“手續費”“逾期計費”等,這類產品息費的實際綜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部分營銷故意模糊借貸實際成本的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知情權,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理解或認識。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智庫研究員 董希淼: 有些非銀行機構或網路平臺往往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讓你覺得利息很便宜,借貸成本很低,誘導甚至誤導你多借它的錢,當你還款時才發現實際上成本比銀行貸款高很多。
風險提示還提醒,一些網路平臺在營銷時還存在過度收集、濫用客戶資訊,甚至將客戶資訊在平臺方、貸款機構、出資方之間流轉,洩露資訊的情況。
在風險提示中,銀保監會消保局還特別提出,對貸款產品過度影響、過度包裝的行為容易誘導無節制消費,尤其容易對金融知識薄弱人群、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青少年等產生誤導。
銀保監會消保局提示,一些網路平臺宣稱貸款手續簡單,誘惑消費者點選辦理,有的機構甚至給未成年人、在校學生、低收入人群等過度放貸,之後又進行暴力催收;有的未成年人、青少年在網路平臺借錢後,給明星打榜、集資、包場、送“粉絲應援禮”,導致“借貸追星”現象蔓延。
記者在不久前的調查中也發現,為打賞主播,有借貸的,也有直接騙家裡錢的,甚至還有犯罪的。
江蘇南通的朱女士不久前發現,銀行卡里的錢被15歲的兒子偷偷花光了。
江蘇南通市民 朱女士: 跟他爺爺說需要健康碼要綁銀行卡,我父親覺得有點蹊蹺,就打電話問我。我覺得不需要銀行卡,就問他,(兒子)他才說的,一開始說5000多,後來我們再查銀行明細,總價在8萬左右。
朱女士說,這些錢大部分都被兒子充值到網路平臺,打賞主播花掉了。
而在四川瀘州,警方不久前破獲了一起案件,犯罪嫌疑人為了打賞主播,竟然在7天裡砸壞了7輛汽車盜竊財物。
瀘州市瀘縣公安局刑事偵查大隊 朱國強: 據他(犯罪嫌疑人)說,主要都是用來打賞女主播,上網用了。12月2日把他抓到的,(當時)他正在網咖裡面上網打賞女主播。
亞洲金融合作協會智庫研究員 董希淼: 不少直播平臺、消費平臺和網路遊戲直接關聯一些不正規的借貸平臺,當你把錢花光之後就誘導你從借貸平臺借錢繼續消費,在校學生甚至一些未成年人往往抵抗力較低,經不起誘惑,容易被誤導,從而陷入借貸陷阱,越借越多。
針對這些過度借貸消費營銷行為,銀保監會消保局提醒消費者:要從實際需求出發,樹立量入為出的理性消費觀,遠離過度借貸消費營銷陷阱。
銀保監會消保局指出,消費者首先對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要有正確評估,杜絕不計後果盲目借貸、盲目消費行為。過度借貸往往導致資金斷流,最終會使消費者個人甚至家庭陷入困境。同時,要合理使用借貸產品,千萬不要“以貸養貸”“多頭借貸”。警惕一些機構或平臺所謂“免息”“零利息”的片面宣傳。不要過度依賴借貸消費。最後,有借貸需求時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注意查驗相關機構是否具備經營資質,防範非法金融活動侵害。對不明的電話、連結、郵件推銷行為保持警惕,不隨意點選不明連結,不在可疑網站提供個人重要資訊,增強個人資訊保護意識,防範詐騙風險和個人資訊洩露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