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已經進入了2018年的中伏,全國各地開啓了“桑拿模式”。
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氣温最高,空氣潮濕而又悶熱的時候。
三伏天對於健康而言,雖説是危機四伏,但是又是一年中重要的養生時刻。因為三伏天期間很多人會有一些不良習慣,會危害健康。
醫生告誡:三伏天7件減壽事不要做,很毀身子,改掉一個都是好的!
第一件:不開窗通風
空調一吹就是24小時,這是很多人夏季的常態。
但是吹空調有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就是要門窗緊閉,但是其實長時間的不開窗通風是很不健康的。
潮濕悶熱、通風差的室內易引發中暑,而且使用空調不開窗換氣,空氣質量會變差,反而致病。
第二件:喝水太多或太少
之所以不提倡多喝水是因為發生過因為夏季喝水過多而且過快而住院的例子。
炎炎夏日,滿頭大汗喝杯冰水或者飲料總是讓人覺得無比暢快。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排汗量大,當人體在缺水的時候容易疲勞,注意力渙散,這時就需要及時補水。
可以通過尿液的顏色簡單判斷自己飲水量是否足夠:尿液顏色呈淺黃色,説明飲水充分;如果尿液顏色較深,那就應該多補充一些水分。
第三件:食用放置時間過長的剩菜
夏季不僅僅會讓身體出汗,還會加速食物的腐敗速度,所以夏季通常也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段。
所以建議一餐的烹飪數量不要太多,以一頓就能吃完為宜。
因為剩菜剩飯就算保存在冰箱裏,放置的時間太長不僅會使營養流失的非常嚴重,還會增加亞硝酸鹽的含量,對人體的傷害很大;
第四件:冷水洗澡
冷水洗澡的確能夠讓體温瞬間降低,但是這只是一時的舒服。
天熱體表血管擴張,突然接觸冷水會使得血管收縮,容易損傷心腦血管。特別是一些有高血壓等基礎病疾病的人羣,洗冷水澡特別容易發生意外。
另外,洗冷水也會導致身體的熱量散發不出去,容易導致中暑。
第五件:整天不流汗
夏季雖説出汗讓人覺得渾身濕噠噠,不舒服,但是如果不出汗也是不健康的。
適當的排汗可以將排除人體中的毒素,並且可以維持體温。如果不出汗,身體就無法排出毒素,會使毒素積累在人體中影響身體健康。
建議大家傍晚出門散散步,達到微微出汗的情況就可以。
第六件: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三伏天期間要順應天氣,做到晚上不要睡太早,早上早點起來,是最健康的。
千萬不要熬夜,特別是對於患有冠心病和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建議三伏天中午休息半小時可以緩解疲勞,增強體力和精力。
午休完後還可以喝一杯水來稀釋血液,防治血栓。
第七件:久坐不動
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夏季很多人一動就全身出汗,所以乾脆就選擇一動不動,整天坐着或者是躺在空調房當中。
這樣會使身體適應能力和抵抗力下降。久坐會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痠痛,影響濕氣的排除。
三伏期間飲食上還有三點要注意:
一、三伏天祛濕黃金期,不能錯過
進入中伏,濕氣當令,此時,要做好一件事,那就是——防暑祛濕“解冬病”。
中伏時節,陽氣盛,體內陰濕亦外泄。
所以説,中伏時節,要趁暑化濕,防暑祛濕,“解冬病”,為秋冬健康打好基礎。
暑濕嚴重,喝點祛濕茶飲,有利於去除濕熱毒素。
自己動手,取蒲公英根0.7g、赤小豆1.7g、薏苡仁0.7g、淡竹葉0.2g、五方草0.1g、槐花0.1g、芡實0.3g、綠茶0.2g,全部碾碎,做成蒲公英五方草茶。
蒲公英,屬寒性,更適合用來祛濕熱,據《本草綱目》記載:“蒲公英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蒲公英可瀉火、利尿、除濕,改善濕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等症。
五方草,歸肝、心、脾、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水祛濕作用。
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既要去濕,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苡仁和赤小豆莫屬。
淡竹葉以滲濕泄熱見長。芡實,歸脾、腎經,能健脾祛濕、固腎止瀉。
綠茶不發酵,多種成分幾乎都保留下來,祛濕效果最佳!槐米具有較強的涼血止血功效,收斂,消炎,鎮痛,降血壓,強化血管。幾者搭配在一起祛濕效果更好。
二、夏季多吃苦味食物,健脾開胃
苦味食物不僅清熱,還能解熱祛暑、消除疲勞。
適當吃點苦瓜、苦菜、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健脾開胃、增進食慾,預防中暑等。
此外,苦味食物還可使人產生醒腦、輕鬆的感覺,有利於人們在炎熱的夏天恢復精力和體力。
三、夏季養生,養心不可忘
中醫認為"心與夏氣相通應"心的陽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臟的養生保健。
中醫五行裏,心屬火,心主血,所以心最喜歡的顏色就是紅色。
養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它們對應的同為紅色的血液及負責血液循環的心臟,對於氣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虛寒體質更可以多多益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謝謝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