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陝西美食大家族裏,乾縣有幾樣美食佔據着很重要的地位,那就是被當地人譽為“乾州四寶”的豆腐腦、鍋盔、酸湯掛麪和餷酥。
豆腐腦
在南北方的“鹹”黨和“甜”黨對於豆腐腦之爭的時候,乾縣人爭論的是豆腐腦辣子多少的問題。
乾縣豆腐腦,辣子是絕對的靈魂。紅豔豔的一碗,嫩嫩的豆腐冒出個尖兒,猶如火山積雪。初次看到的人大多會被嚇一跳,殊不知,這辣椒多為咸陽本地興平一帶產的秦椒,顏色鮮豔,香而不燥。
對於喜歡吃辣的人來説,這一碗豆腐腦,看着就提勁。
做豆腐腦極考驗功夫,將整顆黃豆磨成豆瓣,去皮,倒入鋼磨磨成細漿,用過漿布過濾,倒入大鍋中用旺火燒開,在燒煮過程中,用木勺把豆漿舀起、倒入,重複幾次,裝入桶內,倒入熟石膏水點制,停5分鐘後即成豆腐腦。
由於水質特別,乾縣豆腐腦製成後顏色雪白,柔嫩光潔,翻而不散,攪而不斷。
滷汁是另一點睛之筆。
用淺勺輕輕將豆腐腦舀到碗裏,澆上滷汁,加蒜泥、香醋、油潑辣子,再配上外焦裏嫩的乾州鍋盔,更有獨特的享受。
乾州鍋盔
陝西八大怪裏有一怪——“鍋盔像鍋蓋”,關中較為著名的有乾州鍋盔、岐山鍋盔、扶風鍋盔,武功鍋盔、長武鍋盔、鳳翔鍋盔等。
相傳當年修築乾陵時,動員了眾多的工匠、民夫、士兵,吃飯時總是供應不上,有的士兵就用麪粉製成餅坯,放在頭盔裏在火上烤熟而食,這種餅不但味道香酥,而且還便於貯存,被當地民間運用,由於餅是以頭盔代鍋而制,故名鍋盔。
乾州鍋盔外觀呈圓形,饃邊壓成帶輻射狀的一高一低的波紋,火色均勻,看上去宛如一個大菊花圖案。
乾州鍋盔邊薄心厚,表面鼓起,饃瓤幹酥,色形美觀。
用手掰開,層層分明;用刀切開,狀如板油。聞着香,吃起酥,回味無窮,耐飢、耐貯,攜帶方便。
酸湯掛麪
相傳在修築乾陵時,士卒和民工不分酷暑嚴寒日夜苦幹,當地羣眾為能使他們吃上面條,便把擀好切細的麪條搭在竹竿曬乾切斷捆把,連同調好的酸湯送到工地,讓士卒和民工在勞動之餘,下鍋煮熟,入酸湯食之 ,不但能充飢還能解乏止渴,的確為上等慰勞食飯。後來有人把曬乾麪條改為手工掛麪,在酸湯中有加了漂稍,就成了如今的酸湯掛麪。
時至今日,乾縣南片很多村民依然堅持做手工掛麪。
製作乾州掛麪,首先要選用苜蓿地裏生長的小麥,這種小麥皮薄面薄,有筋性,謂之“筋麥”。用這種小麥磨出麪粉,作為製作掛麪的基本原料,經配料、和麪、揉麪、醒面、切條、掛制等幾道工序製成掛麪。
掛麪細若髮絲,潔白光韌。先在開水中煮熟撈出,在涼開水中衝過,再撈成小撮,調成酸湯,以雞蛋烙餅,嫩韭菜、白菜心切碎做為“臊子”澆在撈好的麪條中,做也叫“澆湯麪”,酸中帶辣,開胃爽口,色香味俱全。
做好的酸湯麪柔軟耐嚼,湯香撲鼻,夏天吃上一碗,絕對讓你胃口大開,醒腦提神。
餷 酥
餷酥,以油和麪,包以冰糖,青紅絲、綿白糖作餡,入鍋油煎,顏色金黃,香酥適口。
據傳,餷酥的歷史已有一千三百餘年,原為宮中食品,在唐代祭祀乾陵時作為供品敬獻,隨之流傳到民間。
餷酥油大不膩,色黃味香,外酥裏脆,老少咸宜。
乾州四寶是流傳在乾州
以至關中1300餘年的特色地方飲食
具有深厚的關中飲食文化特色
一千多年來
這片土地上王朝興衰更迭
但它們用不變的美味
滋養着關中人的胃
來源:咸陽文旅